首页 -- >> 网评
APP下载

公众的“监控恐惧症”病根到底是啥

发布时间:2017-12-14 17:4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曹珂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通过“水滴”看你。摄像头装饰了你的房间,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没错,这次360“水滴”直播事件,让舆论场真有了这种感觉。

    近日,一篇题为《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的文章称,安装在餐厅、网吧、健身房的多个360摄像头,在用户不知情的前提下,在360旗下的“水滴”直播平台,把用户的一举一动进行直播。对此,周鸿祎在其微信“老周开讲”中回应,自己之前承诺免费送幼儿园小水滴摄像机,触碰了传统厂商利益,才导致“被黑”。随后水滴直播在其官方微博的声明中称,“水滴”直播是360智能摄像机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默认关闭的。直播功能是否开启,完全由购买的商家自主决定。随后,有媒体称此文“漏洞百出”,是“假调查”。

    事实如何暂且不论,问题的症结在于,此事件为什么激起公众的恐惧。

    商家是否有权擅自开启直播功能?即便开启了,直播平台是否有权播放?其实无论如何,作为有可能在直播中“出镜”的我们,往往能够斩钉截铁地说出:“当然不!”

    再问两个问题——作为父母,出于对孩子安全的担心,你是否希望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能够被无死角的监控?作为食客,你是否希望所在的餐馆采用明厨亮灶?这次的答案是不是变成了“当然是”?

    从“当然不”到“当然是”,说明公众面对监控时的心态是复杂的。基于自身利益,公众希望监控能够保护自己的权益,但又害怕监控泄露隐私。

    具体来说,就是有些摄像头让你觉得安心;而有些摄像头让你不寒而栗。除警方等维持秩序的监控外,公共场所的监控录像不由公众决定如何使用,反被极少数人所掌控,翻手可公开,覆手可“损坏”,甚至用于牟利。这在朴素的平等观中,是不公平的。而这,正是公众“监控病”的病根——公共权与私利的博弈。

    回到事件本身,商家出于安全原因安装监控还说的过去,但把监控视频放出来赚流量,无论怎么解释都难以堵住悠悠之口。

    无论什么事物,一旦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就会造成管理与使用上的混乱。比如这次的“水滴”直播事件,又比如私自上锁的共享单车。谁都把“公共资源”当“唐僧肉”,那作为“唐僧”的公众,岂有不惧之理?

    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简单的解决方式,只需要给监控设备的安装以及监控视频的使用划定一个界限,用以防止“踩过界”的行为发生即可。这条边界,就是法律。

    遗憾的是,如华东交通大学法学系副主任张祥志所言,“我国并没有专门规范公共场所摄像头安装的法律”。据其他律师介绍,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虽然对侵犯公民隐私权有相关规定,但都比较粗线条。没有专门的法律管,现有的法律不好管,让监控的边界变得模糊了起来。这不仅给公众权益带来损害,还给执法带来了难度——没有“法”如何“执”?

    少了法律这根准绳的牵制,每当在与监控相关的热点事件中,出现重大公共利益受损时,当事方总能互相推卸责任,导致事件的最终走向往往是群众有怨气,政府没脾气。长此以往,政府的形象、公众的权益,亦或是商家的信誉,都会消磨殆尽,最终形成互不信任的“三输”局面。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