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列车医生” 葛跃华

发布时间:2018-03-09 16:3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董碧水 陆应果 李德刚

  陆应果 李德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

  “一大组准备,三道45辆48908。”3月7日零点刚过,对讲机里传出值班员播报的新一轮作业计划,葛跃华戴上工作手套,别好对讲机,带上扳手和检车锤,打着手电,与另外4名同事,冒着零星的小雨,向杭州北车辆段乔司运用车间上行场匆匆走去。

  他们在等待一趟特殊的列车——从义乌西站发车,经过乔司站,终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X8024次“中欧班列”。

  这是新年第一趟从义乌始发的“中欧班列”。义乌至马德里的这趟班列已经安全运行满1200天,列车沿途需要经过6省份,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沿着第二亚欧大陆桥,途经8个国家,最终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全程超过13000公里,是运输距离最长的货物列车。

  作为杭州北车辆段的一名列车检车员,葛跃华的工作就是在列车中途停车“休息”时,争分夺秒检查列车走行部“底盘”的每一个零件。发现小毛病,即修即换,“如果有危及行车安全的大问题,就必须立刻汇报,将问题车辆扣留下来。”葛跃华说,如果用形象的比喻,他就是列车的“门诊医生”。

  早春的夜晚,寒风嗖嗖。葛跃华拢了拢领口,打开手电,半蹲在铁轨边准备“接车”。

  凌晨1:08分,X8024次“中欧班列”准时抵达。根据计划,这趟列车在乔司站经停35分钟,到达、出发的检修作业必须在这35分钟内完成。

  这趟列车由45节车厢组成,所以每个人至少得检修9节车厢。

  车刚停稳,葛跃华便打着手电走向列车尾部,弯下腰,用手中的检车锤轻轻敲打连接车厢的车钩。确认正常后,再走到车轮旁,检查车辆闸瓦磨损情况。“闸瓦就是列车的‘刹车片’,如果磨损厉害了,刹车就会不灵。”

  “中欧班列”是走出国门的列车,所以对这趟列车的检修也采用了最高标准,要求每一个零件都不能有瑕疵。

  葛跃华拿出一把专门为“中欧班列”量身定制的“车轮尺寸简易量板”,仔细检测列车的轮缘厚度。“‘中欧班列’开行距离遥远,对车轮要求更高,如果轮缘厚度太薄,就可能‘吃’不住钢轨。”

  检查完列车走行部的状态,又来到车厢中部,葛跃华将半个弯腰的身子伸进车底,检查列车悬挂部件的状态。

  弯腰4次后,葛跃华检查完一节车厢,直起身子,继续向前检修下一节车,重复着“弯腰、蹲下、起身”的姿势。

  杭州北车辆段乔司运用车间共有上行、下行、到达与出发四个作业场,检车员都需要对这些货物列车的车轮、车钩连接处、车体车门以及空气制动悬挂件等部分进行检查与维修。

  1982年1月,葛跃华进入当时的杭州车辆段,成为列车检车员,至今已有26个年头。 “刚工作时,铁路列车车况普遍老旧,那时列车平均时速只有30公里到50公里。” 葛跃华说。

  车况不佳,列检的职责就尤为重要。他开始和同事们一样,拎着检车锤,对每一列车进行检查修理。那时工作实行两班倒,班次是固定的,节假日值班是家常便饭。“我们要是不在,会出事的。”

  有一年夏天,深夜11点,正在值班检修的葛跃华发现承载列车车轮转向架的摇枕部位下方钢铸件出现了裂痕,“如果不及时更换,裂痕将扩大,有可能导致车轮散架,引起列车脱轨事故。”

  葛跃华立即向上级报告了状况,及时扣下了这节车厢,排除了隐患。

  “我们检车员见到的故障多了。”如今,积累丰富经验的葛跃华,可以凭借检车锤敲打的声音来判断哪些零部件出了故障。

  36年来,葛跃华亲手检修了数以万计的火车车厢。“铁路发展,日新月异。”葛跃华说,这趟“中欧班列”,从义乌装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后,先以普通货物列车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运行到杭州北车辆段乔司运用车间,在经过检车员按照技术标准全面检修以后,才能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一路向西,驶出国门。

  高铁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一张靓丽名片,“中欧班列”无疑则是中国铁路货运的一块金字招牌。

  对于“中欧班列”,葛跃华熟悉车体的零件、往来的货物、行驶的里程、沿途的站点,但对乔司以外的远方,对他却是陌生的。

  葛跃华说,家里的外甥女很喜欢吃波兰的巧克力,整天嚷嚷着要买,“和她讲过运巧克力的火车是外公检修的,小家伙听了很兴奋。”

  刚参加工作时,铁路杭州编组站在艮山门,后来迁到了乔司。“从米市巷家里出发,单程17.6公里,50分钟电瓶车车程。”

  三十多年来,葛跃华经历了铁路多次大提速,也见证了智能科技的发展,他的身边也迎来了不少新的“搭档”。

  现在的“中欧班列”在从义乌驶向杭州的过程中,沿途各站都会有高速摄像机不断拍下列车四周和底部的照片,“在轨道边、列车上,还安装有红外线、高清摄像机等许多的智能监测设备,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值班室对列车状况监控,车轴升温超过50℃时还会自动报警。”葛跃华说,这样既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也减轻了列检员的劳动强度。

  各自弯腰、下蹲80多次后,5位检车员完成了“中欧班列”在乔司运用车间上行场的检修。这趟满载“中国制造”国货的专列,将朝着合肥方向进发。

  今年10月,葛跃华就要退休了。问到退休后的打算,他说有一个想法,就是沿着“一带一路”,看看自己检修的列车,是怎么走的,都走到了哪里?“退休了,有时间了嘛。”葛跃华笑着说。

【责任编辑:齐琪】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