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武侠小说,迷思之一是黄蓉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的巨大转变。
开个脑洞,用武林类比学术世界看这个变化。在《射雕英雄传》里,年轻的黄蓉已然是光芒耀眼的科研之星:家学渊源、师从各领域泰斗、日阅论文三百篇。她脑子灵双手勤,年纪轻轻就能带研究生,甚至开始领导国内顶级实验室(丐帮)。这架势,是要开山立派掀风雨的。
也不过20年,俏蓉儿已是面带风霜的郭夫人,早早从学科带头人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每天的生活重心绕不开襄阳的学区房,操心大女儿找工作小女儿青春期,灵巧劲儿主要用于发展老公的社会关系。如此精力分散,难怪被连博士学位都没拿到的后辈李莫愁攻击得很狼狈。
反观后来的巨擘郭靖,认识黄蓉时还是降分录取的边远地区学子,资质普通,靠着后者的裙带关系才进了洪七公的课题组,让努力有了契机。
那时候,也许会有少林寺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悠悠感叹:历史经验证明,女侠继续闯荡江湖的十不足一,大多数就是混一个名头就嫁人了。今年入山门前几名居然都是女的,真是占名额,挡了真心搞武学的考生的路。
临了补充一句:我不是歧视啊,郭夫人其实真可以争气点。
刚读黄蓉时年纪小,挺不满意剧情发展。小朋友有江湖梦:仗剑骑马,无所挂碍,誓不会像桃花岛家的小女儿,一身灵气都消耗在夫君儿女的小天地里。我可能也会想: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可黄蓉也不过如此。
工作后,我写过一个关于女科学家的稿子。根据中国科协的数据,到2013年我国女科技工作者已经超过2400万人,2013年两院院士中只有5%是女性;长江学者中,女性的比例是3.9%;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女性占8.4%。
华山之巅,很少见到女性身影。更多的江湖女儿,藏在了波涛之下,或是搁浅在了生活的沙滩。采访中,不少教授告诉我,自己实验室里的女生表现不比男生差,最后走上学术深造道路的却远远少于男生。
似乎没人逼她们,这是她们的自主选择。这是我成人后慢慢明白的。当黄蓉站在襄阳城楼上,孩子们已经能独当一面,丈夫永远沉默踏实地立在身旁,我猜她是幸福的。她做出了选择,她不后悔。
黄蓉的女儿郭襄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她终生未婚,无儿无女,建立了一个顶尖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之星,书写了能载入武学史册的著作。光是她成果的证明、延伸和反证都能养活好几代人。如此学术大牛,后人对她的讨论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她的情史。
这就是江湖“历史经验”给出的女性单选题了:要么“不争气”却守着冷暖自知的幸福,如黄蓉;要么“争气”而总被“高处不胜寒”,如郭襄。
与此同时,江湖“历史经验”给男性的单选则是:学术,究竟是如郭靖“为国为民”,还是如风清扬“独孤求败”。
太奇怪了,同样的起点,为什么要解答不同的考卷?当选项不平等,自主无意义。
“历史经验”是恶毒又狡诈的歧视,它把受不公平对待后的结果,当作继续这种不公平的理由。到最后,连不公正的受害者自己也迷糊了,看不到家庭和事业单选题以外的各种可能性:延长男性产假让夫妻双方共同照顾孩子、社会福利更深介入帮助家庭照顾老幼……
它伤害的也不只黄蓉一个,江湖艰难。
水少鱼虾众,资源分配不公平。同样研究《葵花宝典》,林家镖局申请项目基金就不如华山派更有机会。丐帮名声响,长老位置就那么几个,招生又那么多,打狗棒耍上天也只能慢慢等机会。
黄蓉郭靖们还是少数,更多的是那些大战里乌压压的背景。你求上山门,你不知道这条路能走多久,对武林未来说不上有多大责任心,你只知道行囊里是父母半辈子的积蓄。你以为武学千变万化,其实灵动与轻盈是奢侈,重复的挑水打桩才是常态。遇到糟糕的师傅,天天摁着跑镖不让正经练武。遇到好的师傅潜心向学,也免不了在师兄来访时心生彷徨——人家拳打得不如你、套路钻研不如你,去了小公司明教没想到创业板上市已经小康了,你还住山门宿舍,想结婚都买不起襄阳的房。
这时候,一些家伙在你耳边一遍一遍地说,“历史说明,江湖不是女侠/非侠二代/小门派/契丹混血……的地盘”,你或许就真的放弃了。你很遗憾,但也不后悔,这就是生活。
可这些家伙还要坐在江湖之巅俯视你的挣扎,假惺惺地对无数个更年轻的你发寄语:“我不是歧视你们,你们自己得争气。”
争什么气?气都要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