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食墨客
重阳节是“登高节”,也是“敬老节”。所谓“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敬老爱老的传统文化应该一直被传承和弘扬。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你是怎么向父母表示的?
重阳节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3%的受访者表示重阳节自己周围的敬老活动多,77.3%的受访者会向父母表达关心。除了重阳节,春节(68.8%)和中秋节(61.8%)也是人们集中表达敬老爱老心意的节日,71.8%的受访者建议鼓励年轻人多抽空陪陪父母,注重对老人的精神慰藉。
77.3%受访者重阳节向父母表达关心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原所长傅永吉向记者介绍,在历史的演进中,“九九之重”逐渐形成“秋游”“美食”“养生”“敬老”四重意蕴。“金秋九月,层林尽染,‘霜叶红于二月花’,或亲眷为伴,或呼朋唤友,出游郊外,踏玩秋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是为重阳秋游。重阳糕、菊花酒,是重阳美食代表。国人注重养生,古来如此,现代人尤其郑重其事。有的‘贴秋膘’,有的‘秋减肥’,是为重阳养生。九九系阳数之最,本身有多多长长之意蕴。且与‘久久’同音,颇合人类期望长久长寿之普遍心理。1989年,我国确定农历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将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从此,重阳节又具有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明确意蕴,是为重阳敬老”。
调查显示,重阳节大家主要参加的活动是敬老(48.8%)、登高祈福(40.3%)、赏菊(36.3%)、插茱萸(36.1%),其他还有:吃重阳糕(28.8%)、晒秋(28.7%)、放风筝(11.3%)、饮菊花酒(10.8%)等。
湖北武汉某高校大学生严晶(化名)说,她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对重阳节没什么概念,但学校有一些节日的相关宣传,也会在这一天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年人和表演节目。
调查中,63.3%的受访者称重阳节自己周围的敬老活动多,其中14.5%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多。25.9%的受访者表示一般,10.9%的受访者感觉不多。
傅永吉认为,在特殊的节日里,可以将亲情做特别的表达。“重阳节就是这样比较特殊的日子之一。若家有年纪较长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是人生一大乐事。若精擅烹调,不妨为长辈做一顿特别的重阳美食。若远在他乡,也不可忘记这个特别的日子,打个电话,发个红包,寄件礼品,都能表达心意”。
调查显示,在重阳节,77.3%的受访者会向父母表达关心,10.0%的受访者不会,12.8%的受访者表示不一定。给长辈的礼物中,保健用品(49.2%)、日常生活用品(48.4%)和保暖用品(43.5%)最受长辈欢迎,其他还有:食品(40.2%)、衣物(33.8%)、问候(33.1%)、陪伴(31.4%)、纪念品(16.0%)和鲜花(11.5%)等。
71.8%受访者建议年轻人注重对父母的精神慰藉
“现在我在外地上大学,每周会给奶奶打电话。每次回家也都会买点水果、牛奶之类的去看望奶奶。”浙江大学大四学生吴茜(化名)说,她的奶奶不愿意和子女一起住,目前一个人住,“每次来我家都聊很久,感觉她挺需要一个聆听者的,所以我觉得对老人还是要以陪伴为主。还有就是要接受老人们的好意。有时候我麻烦奶奶做个饭,她都会很开心,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
傅永吉说,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敬爱和关怀,并非仅限于某些特定节日,越日常化越好。重阳节与敬老爱老结为一体,弘扬的正是慈孝文化。“‘孝’的内涵极为丰富,虽然会因时代而变化,但其根基则是浓浓的亲情,是对这份血缘亲情的坚守、呵护。最起码的‘孝’,是‘养亲’,即赡养。如今养老日益社会化,政府发挥重要作用,但子女量力而行,适当分担,是表达亲情的常见方式,也是在践履孝德。‘孝’还包含‘敬’,所体现的是现代社会代际平等的全新生活理念。与长辈相处,要保持良好的态度,释放足够的亲情温暖”。
调查显示,在孝敬老人的表现方面,60.6%的受访者会常打电话、发视频关心老人,58.5%的受访者会多看望老人,55.9%的受访者会陪老人过节,47.1%的受访者会照顾老人饮食起居,31.9%的受访者会给老人生活费、过节费,29.0%的受访者会陪老人赏曲艺节目,18.9%的受访者会参加亲子茶会,15.7%的受访者会教老人学手机、学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
“过年我们会和奶奶一起过,另外,奶奶的生日和各种传统节日,我都会打电话向奶奶问好。”吴茜觉得,表达敬老爱老心意不一定非得在特定的节日,重在日常的关怀。
调查显示,除了重阳节,春节(68.8%)和中秋节(61.8%)也是人们经常集中表达敬老爱老心意的节日,其他还有:端午节(49.7%)、父亲节/母亲节(46.8%)、元宵节(46.0%)、长辈的生日(39.9%)、元旦(25.8%)等。
傅永吉认为,重阳节法定为老人节,是弘扬中华孝道、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大举措。
关于弘扬和践行重阳文化,71.8%的受访者建议鼓励年轻人多抽空陪陪父母,注重精神慰藉,66.6%的受访者建议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49.4%的受访者建议鼓励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向老人们奉献爱心,48.7%的受访者建议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24.7%的受访者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将关爱老人制度化、常态化。
“道德教化,重在践行,其基本途径是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须在童幼阶段及早启动。” 傅永吉认为,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很重要,整个社会人文生态的持续优化也很必要。弘扬美德,并落实于日常生活,才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持续稳定的优良人文环境。
受访者中,00后占0.5%,90后占22.7%,80后占55.6%,70后占16.3%,60后占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