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眼里的重阳 被爱戴是件幸福的事

发布时间:2018-10-18 06:1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刘昶荣

    92岁高龄的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王泰龄教授,现在仍每天坚持工作12个小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声音爽朗、背挺腰直。王泰龄教授1950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一直从事病理学工作。退休后,她致力于肝病病理的临床和研究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先后为我国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慢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标准,重型肝炎、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的病理诊断标准。图中的王教授正和同事用显微镜看病理片。尹琳/摄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相比中秋、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重阳似乎有些“非主流”。与之相匹配的“敬老”“爱老”等主题,对于年轻人来说,又像是学生时期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需要正襟危坐才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孝道文化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今年国庆假期,中国青年报发起“一起晒背影”活动,收获了众多网友分享的老人的背影照片。在微博这个以青年为主要用户的互联网互动平台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对老人们表达的爱意、敬意和关怀。截至目前,同名话题在微博上已收获了800多万的阅读量。

    “一起晒背影”在微博上征集到数张爷爷奶奶相互陪伴的背影,他们或搀扶、或牵手,或只是静静地坐在公园长椅上。拍下这些“背影”的年轻人感慨,这是最美好的陪伴,也是他们最向往的爱情。正如歌词所言:“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起日常生活的温馨,“老有所为”的执着也是年轻人的榜样。中日友好医院的80后工作人员尹琳也参与到“一起晒背影”活动中,她晒出一张老教授的背影工作照——92岁的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王泰龄教授,现在还坚持每天工作12个小时,身体康健、精神矍铄。

    尹琳在朋友圈写道:“晚上和同事去看望教授,‘看望’果然又一次变成了会诊和病例讨论。专家们真诚的忘年友谊,对医学共同的专注和热爱,让作为后辈的我热泪盈眶。老人身体硬朗,天天上班,让我特别钦佩。我偶尔会厚着脸皮‘麻烦’她,请她帮忙会诊病理结果,其实就是想看看她。每次见面,王老总是用她瘦瘦的手紧紧握着我的手,像见到孙女一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中国青年报微博曾发布一篇《国家最高科技奖出炉,为这些八九十岁的老爷爷们疯狂打call》,这条微博下点赞数最高的评论为:“这才叫天团”。在另一篇《90岁高龄名医每周坚持坐诊,年门诊量超万人》的微博评论里,有一位1994年出生的网友写道:“被爱戴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汇入了生活的涓涓细流,并在当下的年轻人中用不一样的方式继续传递和表达。

    《易经》中“九”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对老人长寿的祝福,当然离不开身康体健,安享天伦的“背影”。“一起晒背影”征集到的照片中,有平均年龄70岁的“老年团”从北京自驾车到内蒙古游玩的照片,也有姥爷给外孙女拍照片的超高难度姿势,还有重孙女与太姥爷手牵手的背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将老去,希望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今天对老年人多一份爱与关怀,就是为我们年老之后的生活多留一份善意。“一起晒背影”活动还在继续,欢迎登录微博,加入话题#一起晒背影#,并@中国青年报、@中青报旅游周刊,晒出你生活中的爱与温暖。

【编辑:黄易清】

1 2 3 ... 18 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