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团情
APP下载

13名志愿者,2万4千小时

第七批广州援塞志愿服务队顺利归国

发布时间:2017-09-12 20:3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夺 林洁

摄影:黄宇凡

    中青在线讯(张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林洁)“热烈欢迎2016年中国·广州青年志愿者塞舌尔服务队载誉凯旋!”9月10日晚,广州白云机场A区到达大厅拉起了横幅,迎接在塞舌尔进行了一年海外志愿服务的13名广州志愿者回家。

    据了解,此次归国的第七批援塞志愿者包括9名医生、1名钢琴教师、1名体操教练、1名网络工程师、1名电力分配工程师,年龄最大的39岁,年龄最小的25岁。一年来,这13名志愿者共服务2万4千小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展医疗卫生、钢琴教学、体操培训、网络技术、电力工程等专业志愿服务工作,尤其是在医生短缺的塞舌尔,医疗志愿者的支援为当地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摄影:黄宇凡

    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孙国强在塞期间,担任维多利亚医院的内科医生。“我主要承担内科病房的日常诊疗,一线值班,包括院内会诊、急诊和社区医院转诊病人的接诊等工作。”孙国强告诉记者,塞舌尔当地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只有一家全国性公立医院,医院里的大部分医生都来自国外,因此工作起来就像是在联合国一样,需要相互适应各地语言口音和工作习惯等。

    对于中国医生的到来,塞舌尔民众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在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有些老年患者因为行动不便不能直接过来,会委托子女过来求诊。但就算不能亲自来,老人家也会让家人带上香蕉、木薯饼等当地特产来给医生,让我们特别感动。”社区医生龙康霞说。

摄影:黄宇凡

    在塞期间,广州市胸科医院的内科医生贾敏因为出色的表现,曾多次收到医院同事和病人家属送来的感谢信:“在塞舌尔医生匮乏的环境下,真的很感谢你的国家把像你一样的专家送到了这里。我很希望你在这里会有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患者在文末用不熟练的拼音写下‘谢谢贾敏医生’,是我在异国他乡最温暖的记忆。”贾敏说。

    除了完成常态化的本职工作,中国志愿者在大使馆等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也致力于开展学术、文化等交流活动。在体操志愿者肖佩来到之前,塞舌尔当地的体操节已经停办了好几年。肖佩主动与当地体育局联系,将体操节重新操办起来,并以此为契机,建议逐步完善塞舌尔的体操课程。今年6月,钢琴老师余思韵和一位日本音乐家合办了一场钢琴演奏会,并邀请塞国本土人、在塞工作的欧洲人、法盟方面的负责人以及中国使馆代表参与其中。“我感觉这是一次让当地认识中国音乐的好机会。”余思韵表示,音乐跨越了国界,让更多人相互认识,非常有意义。

摄影:黄宇凡

    据悉,作为全国首个独立承接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副省级城市,广州从2007年起开始向塞舌尔外派志愿者。今年是广州承接援塞项目的第十年,10年来广州先后派出五批共计68名志愿者赴塞舌尔开展医疗卫生、外语教育、艺术培训、文化交流、电力工程、网络工程等方面的志愿服务。“目前,第七批援塞志愿者已顺利归国,第八批援塞志愿者也将于9月启动招募。”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袁卫根介绍,第八批援塞志愿者计划招募21人,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海岸工程师、食品加工师、建筑工程师等岗位。

共青团新闻中心编辑
【责任编辑:杨威】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