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大家都在争论女大学生踹女童谁错了,然而是否想过女童的感受?

发布时间:2017-05-18 14:04 来源:中国网 

  近日,一则“女大学生踹女童”的事件在网络发酵。宋女士在网上爆料自己4岁孩子在外用餐时,因为玩闹的声音大,竟遭一名女大学生飞踹,引爆网络。网友普遍表示愤慨。但随后完整视频公布,宋女士的现场处理方式导致剧情反转,“没教育好孩子”、“自己也太冲动”等质疑声开始出现,冲突随即爆发成一场激烈论战。

  在专业母婴知识社区百度宝宝知道平台上,此事件也引发网友pk,观点交锋激烈。在针对此事件的投票中,近九成网友认定女大学生更需接受教育。

  双方对错自有公论。然而在公共场合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却是宝宝知道长期关注的话题。宝宝知道特别邀请了亲子教育专家、蓝迪儿童教育品牌创始人李艺桥老师,从公共场合家长如何保护孩子的角度进行深度解析。

  李艺桥老师从家长角度,探讨了应对类似“孩子受到陌生人伤害”时的方法。她认为母亲最应该做的,首先是在现场如何让孩子避免二次伤害、心理疏导从负面情绪中复原。

  李艺桥认为,在无法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应将孩子第一时间带离事发现场,避免二次伤害,给予及时安慰,如果家长认为对方的行为对孩子构成了实质伤害,报警处理是最佳方式,但同时要注意保护孩子。

  随后应该对儿童开展心理疏导,让孩子尽快从这件事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最终在26岁的青春韶华中选择了自杀,究其原因是16岁的一个事件在她心里没有翻过去。”在女大学生踹女童事件中,母亲选择第一时间冲上前去暴力应对,这是很多人保护儿童的本能反应,但是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看,四岁多的孩子已经进入自主与内疚的发展阶段。”李艺桥表示,母亲的行为会给女童带来认知上的错位,女童内心将有可能进入越来越深的恐惧、内疚、羞愧。

  需要指出的是,处于这种状态的儿童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因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女童,自闭、激怒甚至暴力倾向的概率会加大。

  冲突中输赢只是一时,但孩子还有漫长的人生路要走,李艺桥提醒家长们:“父母是孩子教育的责任人,任何孩子的不当行为,就像孩子的好习惯一样,是从环境当中习得的,父母的言行始终是孩子成长环境的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她指出,孩子养成好习惯要至少重复21次,另外3岁以内的孩子行为发展上也不具备约束自己的能力。

  李艺桥认为,3岁以后,通过为孩子建立边界和秩序意识,理解并遵从社会规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冲突发生。李艺桥举例说,一次聚会时因为同学孩子哭闹停不下来,她们一行人选择了离开餐馆,临走前这对父母还向邻桌食客主动道歉,而这样的行为在她看来,才是家长在最恰当的时机给孩子示范了最恰当的行为方法。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