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美对华贸易战当前 欧盟来华投资热情不减

发布时间:2019-06-12 06:2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鞠辉

  中国欧盟商会近期发布的2019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即使是在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情况下,欧洲企业对来华投资兴业的热情依然不减。驻欧盟使团日前给出的一系列翔实数据解释了其中的奥妙,驳斥了那些炒作所谓“外资退场论”的不实论调。

  据中国欧盟商会对欧洲在华企业所做的信心调查显示,62%的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作当前和未来排名前三的投资目的地,56%的受访企业考虑2019年扩大在华业务。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夏澜表示:“欧洲企业对中国未来前景保持乐观,我们感受到了改革的推进。”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亚洲区代表戴璞认为,尽管受到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多重挑战,欧洲企业仍然坚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这显示了中国在许多公司战略中的重要性。驻欧盟使团日前发布的《欧盟对华经贸合作情况报告》则通过一组组硬核数据为欧洲企业持续扩大对华投资作出了有力注脚。

  中国市场吸引大量欧洲企业赴华投资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欧盟在华投资企业数超过1.6万家,设立项目47224个,累计投资1306.5亿美元。2018年,欧盟对华投资增长25.7%,企业数增长33.4%,欧盟在华新投资项目2425个,平均每项投资超过400万美元。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18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有66%的欧洲企业年收入实现增长,出现亏损的企业比例仅为8%,医疗器械、医药、汽车行业的销售增长尤其强劲。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业绩优良

  来华投资的各大欧洲企业年度财报显示,2017年德国大众、宝马和奔驰三大品牌在华销售汽车分别为418.2万辆、59.4万辆和58.8万辆,欧资企业在华生产的汽车数量占中国汽车总产量的近25%。德国博世在中国拥有近6万名员工,2017年在华销售额达149亿欧元,中国已经成为博世除德国以外拥有员工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博世全球第二大市场。德国西门子、蒂森克虏伯、法国施耐德电气、荷兰皇家飞利浦等欧洲电气巨头均在华保持良好业绩,年营收均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德国拜耳、法国赛诺菲在专利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市场也已跻身百亿元级企业行列。

  英国力拓集团2018年45%的铁矿石销售收入来自中国市场。比利时百威啤酒在中国市场份额稳步增加,目前已经超过20%。专注于食品饮料包装的瑞典利乐公司在中国无菌纸包装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95%,目前仍占据70%以上。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自1986年设立首家合资企业以来,业绩不断攀升,2017年中国市场销售额高达550亿元人民币,2018年7月宣布计划在中国广东省建立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的一体化化学品生产基地。

  欧洲品牌成为中国中高端市场主流

  欧美化妆品品牌在华市场份额超过40%,法国欧莱雅是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德国阿迪达斯2017年在大中华区开设的专卖店已超过1万家,销售额37.9亿欧元,利润21.6亿欧元,中国是该集团在全球营收最高的市场。宜家是中国青年消费者选购家居产品的优先选择之一,2018财年宜家在中国设有25家商场,年客流量1.048亿人次,年销售额高达155亿元人民币。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在中国高性能和环保涂料市场居于主导地位,2017年在中国涂料产品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约14.94亿欧元)。

  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多个关键领域

  在能源领域,荷兰壳牌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涵盖油气勘探与开发、石化产品生产与销售、成品油零售等全产业链,在中国设有1350多家加油站,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国际润滑油生产和销售商,也是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最大供应商,2017年供应占比高达20%。英国石油与中海油签署的20年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合同总额约200亿美元。法国阿海珐集团自2005年至今一直为中国广核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提供天然铀和相关转化服务。荷兰帝斯曼涉足中国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各个领域,2017年销售额超过90亿元人民币。飞利浦累计有约43.2万件医疗设备和软件在中国医院完成装机,覆盖全国近5000家医院。法国苏伊士集团投资的中法水务公司在中国18个省市为超过2000万人供水。

  中国市场为欧洲奢侈品产业带来新机遇

  路易威登皮革产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已占到全球销售额的近4成。中国是意大利奢侈男装品牌杰尼亚集团的最大海外市场,占其全球业务的三分之一。香奈儿2017年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地区销售额达到37.5亿美元,同比增长16.5%,超过品牌整体11%的销售增幅。爱马仕集团2018财年在除日本外的亚洲市场销售额21.42亿欧元,同比增长13.7%。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指出,企业选择在哪个国家投资营商,选择谁作为合作伙伴,总是要根据自身利益和市场原则作出决定,不是任何其他国家、什么人一两句话就能左右的。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一直是打开的,会越开越大。我们始终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开展互利合作。同时,我们也致力于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投资市场环境。

  本报布鲁塞尔6月11日电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