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12时15分,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二小学门前发生一男子驾车冲撞过路人群案件,造成5名未成年人死亡、19人受伤,其中重伤3人。经公安机关侦查,犯罪嫌疑人韩某华近期因夫妻矛盾,轻生厌世,产生极端思想,采取驾车冲撞方式,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导致案件发生。
有媒体报道,当时该校学生正在老师带领下过马路,前往学校大门对面的“小饭桌”吃午饭。就在这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发生了令人扼腕的悲剧。
对凶手实施严惩,是凶案后社会舆论的普遍态度。恃强凌弱,拿毫无抵抗之力的孩子下手,违背了伦理底线,应当强烈谴责!性格有缺陷也好,家庭生活出现矛盾也罢,向无辜者发泄极端情绪,丝毫不值得同情。舆论端正立场,同仇敌忾,才能匡扶正气,以正压邪。
近期,不少涉及学生的极端安全事件,均发生在校园门口。很多类似案件都有共性表现:凶手心理失常甚至存在精神疾患,产生“报复社会”的扭曲心态;作案目标具有随机性,针对弱小的学生下手。面对社会上极少数人凶残的人性,何以化解风险,建立兜底防范机制,是案发后应尽的反思。
安全,是一切幸福的起点。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增强,公共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被普遍重视,校园安全更是成为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很多学校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并设置安全防范设施。应当肯定,近年来,各地学校安全水平提高了不少,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极端安全事件明显减少。
然而,校园安全问题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不仅校园内部需要搞好安全,在学校周边以及学生上学、放学的路上,也应该做好安全防范。确保学生从家门口到课堂的一路平安,是校园安全管理者理应承担的责任。
校园安全问题之所以千头万绪,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集中,导致安全管理复杂,另一方面则因为幼童自我防范能力差,难以应对风险。从早先的校车安全,到现在时常发生的极端暴力事件,都因此造成惨痛的后果,这必然要求社会投入更多资源,化解校园安全风险,而不是在事件发生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值得反思的是,近期发生的若干起校园安全事件,经常发生在管理上的模糊地带。此次葫芦岛市的安全事件,发生在学生离开校园吃午饭的路上。离开了学校的封闭环境,单凭个别教师保护学生安全,显然是有心无力的。
依法依规对凶手的严惩,固然是伸张正义,告慰那些死去儿童和他们家长的必要举措,但是我们无法完全制止凶手的残暴行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尽可能避免极端事件伤害孩子们,当是应尽之职。
比如,部分校园学生活动场所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学生活动不得不向校园之外的地方扩展。这在过去通常被认为是学校硬件问题,一些地方也尝试用务实的方式克服,但现在看来,校舍功能无法满足教学和学生必要的生活需求,也是应当高度警惕的安全隐患。校园安全管理,容不得一丝侥幸。
风险的爆发,往往因为风险控制链条存在薄弱点。沉痛的教训告诉人们,校园安全不存在什么重点和非重点,每一个环节都应当被充分重视。建立从学生家庭到校园的全方位安全覆盖体系,已经刻不容缓,而全社会都应当绷紧校园安全这根弦。
撰文/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