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APP下载

纸上优秀不是真光荣 坚守正路才是真本事

发布时间:2018-07-16 15:4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齐茗馨

    人情捷径正在侵蚀孩子。

    期末考试不仅让担心成绩的孩子困扰,也让评分的老师困扰。比起接受结果,不少家长要求老师打“人情分”,把良改成优。句句诚恳的“请老师通融”排山倒海般压过来,若是不给,在家长心中便是个不通人情的老古板。但若是给了,一句说情就大过了规矩,而孩子一旦在老师手里尝到了人情捷径的甜头,规则教育简直是自相矛盾,又何谈教书育人。我们需明白,人情不宜盲目多,规矩不能轻易破。

    倘若不能遵守规则,“优秀”便形同虚设。能否获得优秀,是老师与学生的“教学契约”,只有达到标准才有资格获得荣誉,如果只靠轻飘飘的一句通融,就算拿到了纸上的“优”,也并不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而在自己获得便利的同时,破坏了规则与标准本身,这个“优秀”便永远也达不到它应有的含金量了。

    契约精神是良俗的强化板,人情捷径是公序的侵蚀剂。“通融”不是毛病,求的是变通方法,应的是与人方便。中华民族具有宗族纽带情感的历史,集体主义文化养成中,关系当然不是坏事,人情味求的应是社会关怀与同理心,但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这个词汇已经被用来挑战标准与规则。小时候,靠人情通融,拿了个看似无伤大雅的“优秀”;大学了,出国需有高分,又没有拿高分的本事,便求老师手下通融;毕业了,走出校门难找工作,又没有达到好工作的要求,便求家人找人通融,暗箱操作,甚至冒名顶替……再大些呢?人情捷径的甜头越来越多地在生命中彰显作用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那条漫长的正道,转而选择了人情捷径。通融一张证明,便有了让我们心有余悸的黑车载客;通融一场检查,便有了让我们咬牙切齿的三鹿奶粉;通融一场生意,便有了我们屡禁不止的官商勾结;通融一起诉讼,便有了我们悔之晚矣的冤假错案。

    想走捷径的人永远都有,我们的社会仅仅是在害怕几个靠人情通融拿到了优秀的小学生吗?不,我们怕的是那些明明达到了优秀的标准,却被与“劣币”放于一个篮子中的学生们开始怀疑规则、怀疑公正。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卢新宁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当下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了重要的挑战,最正确的路常常成了最难走的路,开始有了“脚踏实地误国,邪门歪道兴邦”的歪理,规则意识受到冲击,暗箱操作从为人不齿到甚至被人认同。乔治·凯林和凯瑟琳·科尔斯在研究犯罪行为时发现,失序具有破窗效应,失序世界的关键影响力在于它的增长。曾经“拼爹”还是场无稽笑谈,如今谈笑的人们却渐渐沉默了,拼得了的跃跃欲试,拼不了却暗下决心“我要努力,以后让我儿子能拼”。当一场人情破坏了规矩又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整个社会的规则也因此出现了裂纹,当这块“破窗”无人修补,甚至有人从中获益,便会引来越来越多的人效仿。

    走人情捷径的人从中获取眼前利益,却把自己置身于更大的漩涡之中。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用“丢石子”来描述中国的社会关系,我们的社会格局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位于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在这片社会湖面上,谁都不是孤立者,当你的波纹将别人越推越远时,自己又何尝不在动荡之中。走了一次人情捷径,只是玻璃上的一条裂纹,但等它分崩离析的那天,谁能保证自己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真正的优秀从来不是靠人情和通融哄来的评语,而是成长历程中,每一次努力换来的实至名归和每一次坚守塑造的优秀人格。

【编辑:姜继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