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6月1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备受瞩目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如今迎来一个新的解决“样本”。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王琛在该院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经过5年协同努力攻关,纳米先导专项吸引和带动大中型企业投资超过50亿元,新上市企业两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纳米科技作为我国“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从2010年开始,我国纳米领域的科技论文和纳米技术专利数量已位居国际第一。不过,如何将“纳米科学技术研究”向“纳米产业制造技术”再跨越一步,成为摆在科技界和产业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今天表示,中科院开始思考如何将我国纳米科技研究的优势和积累,转化为纳米科技成果应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产业的驱动力。正是在这样的重大需求牵引和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最终形成了如今这个纳米先导专项。
据介绍,纳米先导专项针对我国在能源、先进制造、人口健康等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系统布局了动力锂电池、绿色印刷、纳米器件、纳米催化、体外诊断、纳米化药物、水/电/油典型应用、产业共性平台支撑与标准等8大版块共17项研发任务,专项团队共集成中科院10多个科研机构13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
以其中的动力锂电池为例,中科院研发的多款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意味着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从目前的200公里左右达到470公里。王琛当天还透露,纳米先导专项团队将组织中国纳米科技的核心研发力量,选择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助力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向创新、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教育科学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