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那传林(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副教授、俄罗斯国立布里亚特大学政治学博士)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第一次以我国国家元首的身份向全世界倡导和提出了“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概念。“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深化了我们这个时代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表明了我国对于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上合组织自成立的十七年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建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积极的范例。
如何理解习近平主席此次提出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概念?在笔者看来,在过去的十七年里,特别是在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国国家主席的五年里,我国在“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以安全为先、扩大经济合作为路、以夯实人文合作为桥。特别是我国和各成员国积极弘扬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在过去的五年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首先,“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以安全为先。早在2014年9月12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发展无从谈起。”今天习主席在青岛提出:“筑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础。我们要积极落实打击‘三股势力’2019至2021年合作纲要,继续举行‘和平使命’等联合反恐演习,强化防务安全、执法安全、信息安全合作。”
其次,“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以建设扩大经济合作为路。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谈到“寻求新的增长点、改善社会民生是本组织成员国的重大任务。”今天习主席在青岛更是谈到:“要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加紧落实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等合作文件。”
第三,“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以夯实人文合作为桥。2014年9月12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未来,最终掌握在本组织各国人民手中。我们要支持商界、学界、媒体、智库、文艺团体等各行各界,全方位开展友好交往和人文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筑牢本组织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今天习主席在青岛更是指出:“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我们要积极落实成员国环保合作构想等文件,继续办好青年交流营等品牌项目,扎实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减灾、媒体等各领域合作。”
“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了范例。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务实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才能不断扩大,今年迎来了扩员之后的第一次全体元首理事会大会。并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和而不同、万象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人口总量约占世界40%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