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如果你是个男生,我们肯定就聘用你了。”
走出面试间的那刻起,这句话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即使3个月后的今天,我仍然能清晰地记起面试官略带遗憾的表情。我知道,作为一名学工科的女生,找工作时难免会遭遇性别上的偏见,只是我没想到,这种偏见竟然赤裸到不加任何掩饰,并时刻提醒着我,简历就算写出了花,也不如一条Y染色体来得有效。
不过还好,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秋招还没有到来,当时我这样安慰着自己,并且打算大“面”三百回合。彼时的我就像手提宝剑的将士,随时准备加入战斗,也随时准备在取得胜利时摇旗呐喊。只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不是战败,而是对方根本不屑一战。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简历就像写错地址的信件,只有去信,没有回音,连“查无此人”的退信都没有。之前满腔热血的我在无尽的等待中一点一点冷却下来,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等待的第一周,我想如果top10的公司不行,那就top20吧;等待的第二周,其实top50也是可以的;等待的第三周,随便哪家公司给我个面试机会我就感激涕零了。所以,所谓的“不将就”只是因为还有选择,在别无选择的现实面前,之前的坚持简直不堪一击。
也许因为标准有所降低,也许因为时机到了,面试机会就像雨后春笋般突然蓬勃萌发,我奔赴在各式各样公司的面试地点,穿梭在不同的校园里。这是一种甜蜜的烦恼,欣喜于面试机会多意味着成功概率大,但也苦恼着要如何挺过一轮、二轮、三轮……面试的多重考验。所幸我还算是一个比较好学的人,在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中,越挫越勇,并相继“解锁”了无领导小组、辩论、手工等多种“花式”面试形式。
可是,性别非男、实习不够、学历不硬,每一个都足以成为收到“很遗憾地通知您,您止步于当前面试环节”短信的理由。这时候的我就像走进了一座迷宫,转角处可能是通往下一关的入口,也可能是起点。
迎来第一个“终面”机会时,我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那天的我已经参加完3场面试,把同一个大学校园从东到西、从西到东地来回走了3遍,不知疲倦。我按捺下兴奋,表面平静地坐在面试间,但十几分钟之后,却被甩入谷底。
开局是常规的自我介绍,4个面试官,3个应聘者。前面两个男生自我介绍后,我只记住了两句,“我本科来自清华,硕士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我本科来自北大,硕士来自清华”。这已足够击垮我所有的自信。我大脑高速飞转,思考着要怎样自我介绍才能突出重围,结果是无解。似乎怎么说都显得苍白无力,最后也确实如此,我明显看出了面试官带笑的拒绝。之后我就像是一块背景板,由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机械地保持微笑,偶尔点点头表示我还在倾听。在磕磕巴巴地完成最后一环英语口试后,我终于结束了这场如坐针毡的面试,也清楚地知道,这一次我仍是个分母。
走出面试间才发现天已经黑了,沉闷、压抑,一如我当时的心情。我麻木地坐上公交车,不愿去回想刚刚车祸现场般的经历,它却又一遍遍放电影般地回放。自信的其他候选人,微笑拒绝的表情,流利的对答,机械的点头,一幕幕,挥之不去。其实我对这个结果早有心理准备,所以我在意的不是结局,而是与别人之间的差距。你突然发现原来优秀的人那么多,而且有着你无法企及的高度,他们不仅有着高学历,也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突出的综合素质。这才是我备受打击的真正原因,也让我意识到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步伐,因为总有比你优秀的人在你前头。
于是,一切从零开始,应聘者与招聘者之间的拉锯战还在继续。只是,从一开始,主动权就掌握在招聘方手里。所以即使是要求你晚上9点面试,你也得屁颠屁颠地跑过去参加,而且因为面试官被堵在路上又推迟到了晚上10点。于是当我又一次结束面试时,已经是半夜。11月的北京已经秋意凉凉,夜晚更是寒风阵阵,我跺着脚,望着呼啸而过的车辆出神。北京真是叫人又爱又恨,它会向你充分展示多元化和丰富性,也会用现实的棒槌给你狠狠的一击。
这样的无奈与无助并不是独我一份,对门宿舍的同学就曾往返于北京和天津多次,为了一份看似不错的工作,她放弃了其他的面试机会,过五关斩六将,却在第三轮面试中以所学专业与所招岗位不符的理由被拒绝了。此时你不能要求企业报销路费,也没法质问为什么一开始不写清楚招聘要求,因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每一场面试,我们都是在等待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在“升级打怪”过程中,永远不知道止步于哪一关。因此当我为了赶赴下一场面试而坐在便利店里吃关东煮的时候,一向独立的我突然很想很想回家,很想很想放下我所有的骄傲、所有的坚持,回到那个温暖的港湾寻求安慰。可是生活啊,就是这样,哪怕你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倔强,也会高昂着头颅风雨兼程。于是又一次背起行囊,风一样地奔向地铁站。
虽然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有时甚至是绝望的,可是我感谢校招带给我的喜怒哀乐,因为它逼着我快速成长,也逼着我认清未来的方向。失败真的是成功之母,终于有一天我又收到了短信,这一次内容不再是“很遗憾地通知您……”,而是“恭喜您,通过了我司的所有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