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董志成
它穿越乌蒙山脉,横跨乡村小镇,承载着290万六盘水人民的梦想;它从开工那一天起,就踏着“两环八横八纵”的鼓点,它就是贵州省六盘水市大董公路。它的崛起,誓将天堑变为通途。
11月2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组织开展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企”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中国建筑。记者来到中国建筑投资建设的贵州六盘水大董公路项目,深入基层了解中国建筑如何在新时代以新气象、新作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工地活动。
大董公路由六盘水市钟山区大坪子到水城县董地乡,路线全长约45公里,是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快速路、骨架性主干路路网“两环八横八纵”规划布局中的重要部分。
大河特大桥效果图
从六盘水市大河镇幺岩的一处高坡俯瞰下去,是正在全力建设的大河特大桥,这是大董公路最关键性的控制性工程。
高坡俯瞰建设中的大河特大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董志成/摄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座大山,到另外的山头横跨2500米,这就是我们大河特大桥所在地,大桥东侧桥塔塔高314.3米,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悬索桥桥塔。大桥全长2200.8米,主跨1250米,建成后也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居住区三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大跨径悬索桥跨居住区和采空区可是世界级难题,非常罕见。”该工区项目经理姚立伟站在大桥一侧的幺岩山顶自豪介绍。
大董公路一工区项目经理姚立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董志成/摄
在幺岩的山坡上,记者看到,一个长约80米、宽约60米、深约40的巨大基坑正在继续往下开挖。据姚立伟介绍,这是大河特大桥董地侧锚碇的基坑,基坑开挖深度将达到54米,锚碇长73米、宽51米、高42米,锚碇总重量超过15万吨。
开挖中的大河特大桥董地侧锚碇的基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董志成/摄
如此巨大的悬索桥,大河特大桥建设难度可想而知。大桥横跨铁路、公路、居民区,桥下紧邻乡镇和村寨,大桥基础之下是溶洞、暗河高度发育的喀斯特地质……多项技术工作都是世界级难题。
“中国建筑技术中心专门成立了六盘水工作站,与中建二局和其它科研机构、高校共同攻坚大河特大桥建设难题”,大董公路项目公司总经理盖昌义介绍。
大河特大桥,只是大董公路这条一级公路的一部分,大董公路全长约45公里,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总投资额约67亿元,每公里造价超过国内很多高速公路。
“大董公路沿线地形复杂,山高谷深,60%以上线路在海拔1800米以上,桥隧比高达43.81%。项目还包含特大桥3座、大中桥18座、互通立交5处、隧道3座,而且隧道、桥梁多遇溶洞、溶腔,地质复杂,建设难度较大。”盖昌义说,“不过,我们正在和六盘水市通力合作,争取早日完成项目建设,助力六盘水经济发展”。
据悉,近年来,中国建筑投资建造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特别是近几年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快速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强力引领,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业务覆盖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隧道桥梁、机场站房、能源核电、市政管网、水工港务等几乎全部基础建设领域,其中铁路里程1800公里;公路里程近20万公里;轨道交通里程数百公里,地下管廊占全国三分之一,海外基础设施业务已占总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