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有言值】聂树斌的母亲可以选择遗忘,但我们不能

发布时间:2017-11-01 14:5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杨鑫宇

    文/杨鑫宇

    如果不是因为儿子聂树斌含冤死去,家住河北石家庄鹿泉区下聂庄村的普通农妇张焕枝或许永远都不会被媒体关注。她今年已经73岁,对一个农村老人来说,本该是含饴弄孙、安享天伦的年纪,但是,一场悲剧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她用了21年时间为自己的儿子鸣冤。2016年,聂树斌冤案终于平反,其父母也获得了相应的国家赔偿。近日,《新京报》对张焕枝老人进行了回访,面对记者,已经褪去“申冤者”身份,重新做回普通农民的张焕枝说:“这个坎总要自己过去。别人帮不了。这些年,该做的做了,该忘的忘掉它”。

    遗忘,是个听起来轻飘飘的词,但真正的遗忘,又显得无比沉重。对聂母张焕枝来说,自己亲生儿子那么年轻就含冤而死,是她最不愿意触碰的往事。二十多年来,为了给儿子申冤,她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如今,她终于给了已死的儿子一个交代,终于可以休息一下,渐渐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一切。

    然而,张焕枝可以选择遗忘,不代表社会也可以遗忘聂树斌。在讲述当代法治发展史时,聂树斌的名字和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是一个无法遗忘的印迹。聂树斌案,既是一道因司法工作曾经疏失而留下的“疤痕”,也是一座全面依法治国、平反冤假错案的“里程碑”。

    张焕枝之所以有资格选择遗忘,是因为从法院宣布聂树斌无罪的那一刻起,她已完成了夙愿,一家人所蒙受的冤屈与苦难终于走到了头。然而,对整个社会的法治进程而言,对平反冤假错案这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而言,我们还远远没能走到这一步。只要还有冤假错案尚未平反昭雪,只要还有无辜受冤者没能获得清白与补偿,我们就不该遗忘聂树斌以及和他一样的受害者。铭记这些往事,是为了警醒今天的司法工作者,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就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制造冤案,也是为了激励整个社会竭尽全力,让冤假错得以平反,让公平正义得以实现。

    近几年来,我国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稳步推进,已经为包括聂树斌在内的许多冤案受害者找回了清白,这当然是值得称道的好事。然而,虽然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却还不是庆功的时候,因为我们离有冤必申、有错必须尚有距离,一些已经得到平反的冤假错案受害者,至今仍然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对待。与此同时,不论一个国家的法治再怎么健全,也无法保证冤假错案绝对不会出现,因此,追求公平正义永远不可能迎来“终点”。只有抱着“永远在路上”的心态,我们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才能让发生在聂树斌及其父母身上的悲剧尽量不再重演。

    经典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著名台词:“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不仅对过去的历史适用,对于发生在当代、足以载入史册的重要事件也同样适用。在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牢记每一条历史的教训,吸取一切有意义的历史经验,如此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一方面告慰那些历史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也让后来者不再遭受同样的苦难。对聂树斌的母亲来说,她已经为自己的儿子牺牲了太多,遗忘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应当得到人们的理解。但对中国社会来说,聂树斌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符号,我们不是为了他一个人选择铭记,而是为了中国的法治发展而选择铭记。

【责任编辑:董志成】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