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 八面来风
APP下载

【专家谈】脱贫攻坚 补齐小康短板

发布时间:2017-10-16 10:21 来源:中青在线 张德勇

   作者: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由此,脱贫攻坚进入快车道,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显著进展。

    2012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4335万人,4年已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2017年减贫人口预计也在1000万人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年均减贫人口1300多万人,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为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一同迈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为世界减贫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5年发布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就明确指出,中国在全球减贫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面对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多、致贫原因不尽相同的国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群策群力,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

    首先,对脱贫攻坚进行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诺。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根据这一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中央制定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也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文件,构建了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的脱贫攻坚六大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次,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方式。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必须要啃的“硬骨头”。在这种情形下,“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式的脱贫工作方式已难奏效,并导致资金浪费、扶持政策偏离目标等问题。为了提高工作绩效,当前,我们的脱贫攻坚基本思路和方式是“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通过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症下药,从而使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最后,注重培育脱贫的内生动力。减少贫困人口,党和政府一定的财力、物力等政策支持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要靠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来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为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路、通车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既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也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进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此外,对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让安置点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等等。这类的扶贫措施目的就是在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帮助下,变“输血”为“造血”,推动贫困群众依靠自我发展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总之,要实现2020年既定的脱贫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上浓重的一笔。

【责任编辑:邓江秀】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