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专家研讨会举办

将大地作课堂,用实践写答卷

发布时间:2019-08-20 04:2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胡林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图为在武汉会议中心举办的研讨会现场。本版研讨会图片李慕文、彭宇豪摄

  8月15日,由共青团武汉市委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专家研讨会在武汉举办。

  武汉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扶贫办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武汉大学等27所高校团委相关负责人,部分高校带队老师、学生代表,武汉市各团区委负责人参加会议。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总结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取得的理论实践文化成果,推动活动持续深入创新开展。

  2017年年初,武汉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新青年下乡”活动成为引导大学生“走下去”的重要一环,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挖掘武汉地区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着力将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成长成才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探索打造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武汉样本”。

  近3年来,“新青年下乡”活动坚持以国情社情民情教育、城市融入为育人载体,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为工作路径,以送理论送科技送文化送服务为活动内容,延伸了由新城区试点到所有行政区全覆盖的组织格局,形成了省部属、市属高校齐发动、共参与的生动局面。

  2019年,“新青年下乡”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紧贴中心大局,着力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围绕理论宣讲、精准脱贫、助力军运、基层治理等10个方面,组建了180余支重点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实践活动。特别是以筹办军运会为契机,通过扎实开展各类军运主题活动,加深青年学生对国家发展成就、对武汉城市变化的了解,切实做到亲近武汉、心仪武汉。活动实施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下乡服务队及“新青年”典型,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服务项目,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截至目前,参与活动大学生累计超过6万人次,开展实践活动3000余场。

  研讨会围绕“新青年下乡”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基层治理、精准脱贫、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共青团改革等方面,邀请4位嘉宾进行主旨演讲。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廉思认为,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覆盖面广、成效显著,让广大青年在下乡中学习直接知识,锻炼组织动员能力,找回群众工作本领。在下乡中,让广大青年加深对中国发展阶段的认知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引导青年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中国发展中的问题,使其牢固树立真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其辨别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和抵御不良思潮侵蚀的辨析能力。

  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兴教授是“新青年下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他认为,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构建了“课本教育+第二课堂实践”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思政教师+辅导员+基层党员”师资队伍,引导大学生在田间地头体验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创新育人载体,实现“三全育人”。他建议,接下来,活动应该聚焦“三农”问题,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建立保障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杂志主编周晓燕认为,“新青年下乡”活动是一场思想教育课,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实践与补充,使得高校思政课程内外形成合力,为思政课注入了鲜活的教学内容;大学生在基层得到了锻炼,同时把新的文化带进了村落、社区,实现了双赢;大学生在基层了解社情民意的同时,通过技术推动,寻找到了创业机会。她建议,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配套政策,着力提升“新青年下乡”活动的覆盖面,激发青年大学生参与热情。

  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共青团新闻中心主任黄勇提出,“新青年下乡”活动与青年思想政治学习的契合度是评价其价值的第一视角。“新青年下乡”活动,在政策设计、具体实施层面呼应了当下紧迫的形势;大学生面向基层,对地方有了比较全方位的了解,理解了真实的中国。对于活动的未来走向,他建议,拓展受益人群,聚焦主责主业,注重难点攻关,完善工作链条,加强成果转化。

----------------------

嘉宾发言摘要

  廉思

  赵兴

  周晓燕

  黄勇

 在实践中找回群众工作本领

  廉思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覆盖面广、成效显著,探索了一条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基层治理实践的新路。让广大青年在下乡中学习直接知识,锻炼组织动员能力,找回群众工作本领。

  不同于专业技术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组织动员能力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能力。在人群中,组织动员能力强的个体是少数,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少数。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很多青年非常优秀、个人能力出众,却不能带动影响更多的青年。

  在“新青年下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发现并培养一批旗帜(人物)。通过旗帜(人物),去引领带动更多的群众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自觉凝聚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跟党走。

  组织动员能力只能在实践中习得,无法从书本上学习。

  研究表明,当下,一些青年阅读广泛、行动力强,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把表相和本相区分开来的能力。由于缺乏对现实复杂性的深刻认知,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归因往往陷入简单的逻辑推演和情感宣泄。

  如何破除这种情况,就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望闻问切,跳出自我逻辑自洽和认知局限,实际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向人民群众学习。

  通过“新青年下乡”活动,让广大青年在和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不能空谈空想,要放长眼光、着眼发展;不能过于急躁,要耐心包容,看到进步;不能盲目对比,要客观理性、立足实际,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和伟大。

  在下乡中,引导青年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中国发展中的问题,使其牢固树立真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其辨别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和抵御不良思潮侵蚀的辨析能力。

  通过青年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让青年在活动中,亲身体会到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为党探索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新形式和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经验和路径,以小为大,以下为上。办好小事,也就是办好大事。

  高校学生知识面广,但是普遍履历单一、历练较少,选派优秀学生干部到艰苦地方任职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历练,加强对中国现实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培养一懂政策、二懂专业、三懂群众的能力,形成素质优良、数量充足、梯次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人才。

  “新青年下乡”活动探索实现了基层治理的“走下来”和“引下来”的结合。走进社区、走进基层来发现问题、对接需求,有利于更好地与群众需求对接,将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为群众解决“身边事”“小事”“琐事”,定期接触,有助于群众对党政体系的信任以及两者之间常态互动的建立,使得党政体系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武汉样本”的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

  赵兴(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我参与和见证了两年多的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自2017年年初至今,我所在的江汉大学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以班级、社团为单位对接黄陂区9个街道49个村(社区),累计走访入户1200余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800余次,共有师生1.2万余人次参与其中。

  武汉市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将大地作课堂,用实践写答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了新模式,为青年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载体,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搭建了新平台,构成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武汉样本”。

  这一活动通过构建“课本教育+第二课堂实践”的教育教学模式,解决思政课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形成“思政教师+辅导员+基层党员”师资队伍,引导大学生走进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体验一堂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用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体系传播“大道理”,塑造灵魂,实现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

  “新青年下乡”活动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长效机制。大学生通过发挥专业所长,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例如,江汉大学商学院的创业大学生们,协助黄陂区蜂农搭建电商平台,月销售突破4万元;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在蔡甸区侏儒山街土东村开发营销特色菜品,提升农家乐标准化建设;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学院“新青年下乡”大学生服务队,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新洲区徐古蘑菇基地改良采摘蘑菇升降机技术问题;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乡村建设,把百亩荒山设计成美丽新农庄。

  活动开展近3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何继续推进?

  我认为,第一,应当树立久久为功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将这项活动持续推进下去。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充分发挥“新青年下乡”活动的实践育人作用,引导更多青年学生“走下去”“干起来”。

  第二,应该聚焦“三农”问题,重点围绕精准脱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活动,持之以恒,有所作为。广大团员青年理应战斗在第一线,为党分担,为民解困。要发挥大学生主体的优势或特长,更多地在扶智和扶志方面做工作、求实效。

  第三,要建立保障机制,为活动的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投入必要的经费或物资,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思想工作,形成有利于推进“新青年下乡”活动的机制和社会氛围。

  带着问题出去 带着想法回来

  周晓燕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杂志主编)

  关于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我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思考。

  从宏观上看,这不只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当下,00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在教育环境方面,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多样化等新挑战。

  与志愿服务活动不同,“新青年下乡”活动是一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在这个新的课堂上,青年为基层带去创业就业的活力,基层又为青年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大舞台。一方面,通过下基层,青年能将新的思想在基层进行普及推广,把新的文化带进社区、村落,将新的理念讲给邻里乡亲,用新的知识解决困难问题,这些有助于培育青年扎根基层的志向。另一方面,基层群众得以有机会和青年结对,进行思想碰撞。实际上,通过这种活动,我们达到了双赢:青年需要社会,社会需要青年。

  推动“新青年下乡”活动,要往深里走、心里走、实里走。我们要准确定位“新青年下乡”活动走向基层的核心概念,使“新青年下乡”活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形成内外合力,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注入鲜活的教学内容。

  在微观上,“新青年下乡”活动要打造扎根武汉发展的创业就业力量。一是在感情上有所投入,让青年人在下乡中体会到人文情怀、青年力量;二是让青年在武汉的生活和工作不再困难;三是在职业规划中从身边的故事讲起,做出青年示范;四是让“新青年”在下乡中培育创新意识,感受青春力量的深度。

  政府应当探索产教融合,建设职业驿站,设计配套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建设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区融合的基地,探索“新青年下乡”领岗实习的机制。进一步关注“新青年”,在把他们从学校送到基层锻炼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返校以后再出发的职业规划问题;在创业基金、下乡课时分数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提升大学生参与“新青年下乡”活动的热情。

  青年自身要抓住机遇,深挖社会实际,珍惜“新青年下乡”认知社会的机会,“带着问题出去,带着想法回来”,磨炼职业能力,把提升自我创业就业的能力作为核心诉求之一。

  总的来说,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的社会价值需要进一步加强推广,要加大其宣传力度,加强实务分析,让专业人士定期把脉,不断改进,持续做好普及与推广工作。这一活动定会使大学生爱上武汉、留在武汉、建设武汉,也会成为全国的示范,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培养青年人做问题的第一发现者和见证者

  黄勇 (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共青团新闻中心主任)

  “新青年下乡”活动与青年思想政治学习的契合度是评价“新青年下乡”活动价值的第一视角。

  “新青年下乡”活动呼应了当下紧迫的形势。《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作为中国第一个关于青年问题的顶层设计,列举了青年发展的七大问题,其中位于第一位的就是青年思想教育,并指出其“时代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尤为紧迫。而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在这个方面先知先觉,始终在围绕核心、前瞻的方向前进。

  3年来,“新青年下乡”活动带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缓解、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面对非黑即白的零和思维、割裂历史的错误思想,“新青年下乡”活动引导更多青年人走进基层去理解真实的中国。对于当下一些思政课思想引领素材出现拼凑、本本主义等现象,“新青年下乡”活动让青年人有了真实的第一手素材,亲眼看见真正的、第一线的、草根的青年典型,这才是最有力量的。

  “新青年下乡”活动的全方位覆盖,让青年学生对基层有了全方位了解,看到长处与短处、好处与坏处,理解有些事情是暂时做不了的,理解有些时候不能贪大求全。

  从青年思想引领问题的基本应对来看,《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里关于加强青年思想引领的四项举措、20项工作细则告诉我们,要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强化网上思想引领。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在青年思想引领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关于未来“新青年下乡”活动的走向,首先要拓展受益人群,要引导青少年连贯地了解党史和新中国史。以对普通青年痛点问题的高度敏感为前提,做好实实在在的服务。在基层一线,逐步培养青年人成为问题的第一发现者和见证者。

  注重难点攻关,以一些新时代社会关切、青年关注、引领思想的急难险重问题的客观理性阐释为重点,讲好中国故事,进行思想引领精品课件的攻关,集思广益,拿出过硬的事实、过硬的逻辑,给青年人通透的思想空间。完善工作链条,持续构建以青年身边典型为主体的正能量供给体系,创新典型发现、培育、树立、传播机制,在“新青年下乡”活动中接触、发现青年身边的突出典型。

  加强成果转化,通过并基于对“新青年下乡”活动成果的分享和总结,增强青年讲师团的讲师力量,要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选拔优秀人才,使他们成为青年讲师团的骨干力量。

----------------

大学生感言

  大学生进农村,在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贡如村帮村民干农活。

  “新青年下乡”服务队在武汉市洪珞社区为孩子们开展科技知识讲解。

小巷情长 奉献基层

  武汉大学文学院2016级人文科学试验班 李梓铭

  在江岸区一个月的暑期集中行动中,我看到了基层工作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也感受到基层工作的冗杂和繁琐。小到邻里的口角纠纷,大到社区的安全保障,处处都有基层工作人员的身影。这些事急不得,事情多、见效慢、处理难,只有抽丝剥茧,才能各个击破、水到渠成。

  基层是民生政策落实的最前沿,也是民意反馈的接收站,重要性毋庸置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基层工作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

  在暑期集中行动中,我收获很多、成长很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基层治理中,为武汉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本科1503班 侯花婷

  我们在青山区红卫路街八大家花园社区青少年空间暑期托管点协助社工照看孩子,印象最深的是家访完那天晚上开会,我和同学们感触很深。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牵着父亲与母亲的手,送到人间的天使,只要你用心对待孩子,就会看到他们的改变。小语(化名)小朋友因为小小的身体缺陷,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可当你去关注他时,会发现他是那么渴望被关注,还勇敢地举手发言。

  突然想到一句话,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教师。

  “跨越天堑,超越自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本科055172班  徐温聪

  头顶着烈烈骄阳,我和“新青年下乡”服务队的小伙伴们乘坐公交车来到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实地调研。

  展厅的讲解员姐姐讲述了大桥局的发展历史、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她说:“修建桥梁时,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大桥人都会坚持工作,毫不松懈。正是大桥人的这种执着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保证了大桥局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大桥局企业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为中国工程献出微薄之力。

  青春助军运  建功新时代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17级  刘禹林

  今年暑假,我报名参加了全市“新青年下乡”助力军运实践团。

  我和队员们深入结对东西湖区开展军运会宣传系列活动,发放了宣传折页,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为市民普及军运知识。

  在这里,从未参加过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的我,接受了专业的志愿培训,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文明引导、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

  借军运会“东风”,一直没有大型体育场馆的东西湖区,新建了武汉五环体育中心。参观这个由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组成、占地207亩的大型场馆,让我领略了“精致武汉”的魅力,也激励着我继续为军运会助力添彩。

  在见证武汉城市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在为军运会时刻准备着。

  走进基层 发扬“新青年”精神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本科17级  浦姣

  今天是“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的第二天,也是真正开始实践的一天,我和同学们来到黄陂区蔡店街。上午,我们随吴书记一起深入农村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并参加了长岗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期间有幸见证了两名预备党员申请转正,聆听学习了新老党员踊跃发言,让我深刻感悟到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意义。

  中午,我们在吴书记的指导下,查阅了解了当地的风景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情况,谈到了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开展情况,深化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认识。下午,我们和蔡主任一起整理文案和材料,聊了很多关于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的话题。

  从这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期待走进基层,走进农村,发挥“新青年”的作用。

    用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旅游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移动通信1601班 宋汶锴

  茂密的绿荫小道,遍地的庄稼,姹紫嫣红的桃花林……江夏区湖泗街南山村真像是“世外桃源”。村支书带我们参观时,一边比划一边说:“这片桃林有300多亩,每年夏天还会结出这么大的果实呢。”

  如此美景,却只有几个人在拍照,我疑惑地问:“这里很适合发展旅游啊,为什么游人这么少?”村支书说:“桃林面积小了,正在加紧扩建。另一方面,农民也不会用互联网进行宣传。”

  旅游业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化密切相关,我和同学们商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专业为南山村制作宣传网页,并通过微信、微博帮助村里发展旅游业。

  农村大有作为,“新青年下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认识和服务“三农”的舞台。我和我的队员们将充分利用专业所学,竭尽所能,帮助建设更加美好的南山村。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