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建功立业有作为

发布时间:2018-07-06 06:3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本报评论员

    新时代,物质条件极大丰富,青年还需要去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吗?

    新时代,青年该如何立足岗位、扎根基层,担负起“强国一代”的历史使命,奏响青春建功的最强音?

    今年2月,在四川举行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一封来信,写信者是中铁隧道局集团参加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建设的20多名青年党员。信中说,50多年前,他们很多人的父亲、爷爷参与了成昆铁路难度最大的沙木拉达隧道建设,把天堑变成通途。今天他们接过前辈的旗帜,承担起新成昆铁路全线最长、难度最大的小相岭隧道建设重任,立志使铁路早日成为沿线人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们的来信让我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读了很欣慰。”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寄予殷切期望,对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向广大青年发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奋斗号令。

    今天,本报刊发的新老成昆铁路报道,就讲述了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青春接力。50多年来传承的,是对“成昆精神”的追寻,是央企青年接力奋斗的新时代风貌,也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建功基层的使命和担当。

    48年前的7月,老成昆铁路通车,为西南腹地百姓打开重要的出山通道。老一辈建设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向世界宣告中国又完成了一项人间奇迹。

    如今,一群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青年,修建新成昆线,肩负强国使命,打响脱贫攻坚战。在这个每年有4个多月冰雪天气、150天以上狂风怒吼的地方,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巍巍大凉山,展现出“英雄面前无难关”的担当。

    这些年轻的建设者,本可以选择城市,选择安逸舒适的生活,选择“小确幸”,可“如果大家都不逆行,这个国家会好吗?”他们向自己的内心发问。

    责任和使命让他们告别大城市,告别安逸,选择艰辛付出,选择奉献担当。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强国时代青春的激情和力量。

    强国时代的青年,踩在了新时代的鼓点上。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是新时代青年的选择,也是5000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的接续和传承。

    今年“五四”,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青年时代,习近平扎根梁家河,发展沼气、打大口井,办铁业社、建代销店、引进种植烤烟技术,以自己的实干苦干引领群众向好日子奋进,他改变着贫困乡村的面貌,让村里人至今受益。

    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黄土地上的人民。可以触摸的伟大,总是闪烁着朴实之光。它激励强国时代的青年,奋斗的青春最幸福,建功立业有作为。

    新时代,“蛟龙”入水,“嫦娥”升空,“复兴号”领跑全球,年轻的头脑创造着让世界赞叹的青春传奇。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年轻的双手用工匠精神不断刷新中国骄傲。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在创新创业第一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社会服务各领域,在国际交往大舞台,到处都有青春的担当。

    强国时代赋予青年新的历史使命,青春建功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强国一代”不会在温柔乡里成长起来,如果只有眼前的“小确幸”,沉溺于“小时代”,不会有大理想、大作为、大担当。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不忘初心、接力奋进、勇往直前,“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

    从今天起,本报将在“强国一代有我在 奋斗的青春最幸福”基础上,推出专栏“强国一代有我在建功立业有作为”。从大漠戈壁到雪山哨所,从辽阔草原到蔚蓝海洋,我们把目光聚焦基层建设者,我们把镜头对准那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庞。

    强国时代的年轻人,如何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建功立业?我们希望通过全媒体报道,引发青年思考人生到底应该如何度过?生命的价值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地学习落实好团十八大精神?这些也都将深化《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联合发起的“强国一代,路如何越走越宽”大讨论。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未来的召唤——“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