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宛霏)“现如今,教育面临着从工业社会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第三届“WE+大会”——“We+2018智绘互联校园新生态峰会”上表示,无论是互联网教育的设施条件,还是信息化与教学的结合,都在探索期,而如何让教师从用好技术,转变到让学生学得更好,是接下来要面对的重要难题。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中国高校的教育改革已从“增量改革”进入“存量改革”阶段,这种变化为高校的各项能力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其中,信息化建设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的新推动力,大数据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金智教育共同主办,并获得了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大会分主论坛和两个分论坛“‘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信息服务”、“‘互联网+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分别进行,围绕“‘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变革之路”、“‘智慧校园’建设及运营模式创新”、“‘互联网+高校云生态’下的人才培养”等多个教育相关话题进行探讨。
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大数据”带给高校的无限可能。技术改变了教育,由于信息技术的导入,使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高等教育来讲,是一个新的动力。”
以深圳大学为例,该校上线“个性化作业”系统,259门课程在线教育开放课程,可以为学生推送不同的作业。“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学习能力不够的问题,该系统可以记录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然后布置不同的作业。”深圳大学副校长王晖说,比如有的学生课外阅读量特别少,推送中就会强化阅读任务,两周内完成四篇阅读;比如有些学生如果某个方面错误率比较高,推送就会为他定制专门的测试,并要求必须做完。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生们把时间管理起来,并且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据介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运用类似的在线教育服务系统服务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区分出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并提供有针对性指导,全校2000名学生使用该系统两学期之后,毕业率从64%升高到75%,学生成绩也获得大幅增长。
不仅如此,智慧校园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判断是否是贫困学生。“以往,贫困生需要学生到家乡开各种证明,现在通过智慧校园系统,可以看到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在食堂用餐的标准等,通过这些综合数据判断无疑更全面,也更准确。”苏州职业大学学副校长刘丹说道。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这为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治理提供重要支撑。”杨宗凯如是说。
金智教育董事长郭超告诉记者,在线服务的平台可以有效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小习惯,比如拖拽鼠标的轨迹、看视频的速率、回答问题用时的长短等等,以此来判定,老师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将来是否在某个领域工作等等。
目前,阿里云和高校合作办学的教学均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学生在完成相关的学习后,阿里云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曲线了解学生的情况,从来判断学生是否适合将来的工作,以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