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从送戏到送戏曲课程进校园

发布时间:2018-01-09 18:3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朱俊玲

    朱俊玲

    2017年12月29日中央电视台11频道直播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除了京剧、昆曲,观众还欣赏到了辽剧、黔剧、唐剧、琼剧、茂腔等大众少见的地方戏曲剧种。特别令人耳目一新的是2018年的少儿戏曲表演的《盛世新蕾》节目。

    如果说2017年新年戏曲晚会中少年儿童表演《少儿唱大戏》还是清唱《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花木兰》等剧目中的经典唱段,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中少儿表演和装扮更接近专业化了,唱念做打不但有模有样,还兼有些神韵。

    究其原因,如今的戏曲进校园不再是简单的送戏进校园,而是在学校开设正式的戏曲课程,让学生学习戏曲表演,有的剧目就是把课本的名篇搬上了舞台,使平面的教学变成立体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北京市为例,2014年启动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一些大学和艺术院团与一些中小学“牵手”,迄今共有16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这种体育和美育课程,其中国戏曲学院、北方昆曲剧院负责北京市一些中小学的京剧和昆曲的课程。中国戏曲学院对口的基地校有9所,分别是史家小学分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等。

    这些学校平时上的戏曲课,加上每学期、每个学校举办两期汇报展演锻炼了学生们登台演出的经验。连续两年这些学校的孩子亮相新年戏曲晚会,不到1个月的集结训练和彩排到正式登台演出,正是依赖于平时打下的基础。

    而北医附小2008年创办了“小梅花京剧团”,至今已坚守10年,以“读书学艺并举,校园梨园合一”为目标,将京剧引进课堂,浸润京剧文化,使学生在学习经典唱段的同时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2016年北京市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着力培育戏曲观众、扩大戏曲社会影响力。政府的重视,社会的认识,使传统戏曲进校园成了一种常态化的势头。2017年12月在北方昆曲剧院在国家大剧院对中小学生开设昆曲体验课,力图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昆曲这种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如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所讲,戏剧中的生活、人物、情节是孩子们日常不能触及和想象的。而戏剧舞台恰恰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机会,让他们通过表演塑造不同的社会角色,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让他们体验百味人生,因此可以说是为他们开启了第二重生活。

    戏曲课程成了学生们贴近中华传统文化的纽带。有的学生就是这样感受到古典文学和古典艺术的魅力,从此成了昆曲艺术的追随者和爱好者,开始参加昆曲曲社的活动,北方昆曲剧院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昆曲观众。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美院、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开设了昆曲课,建立了昆曲社。

    戏曲课程在中小学还丰富了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数学课上,孩子们依据脸谱设计、学习图形;美术课上,孩子们画戏曲人物和脸谱,设计带有戏曲元素的帽子、扇子。戏曲学习不仅给孩子们以艺术和美的熏陶,也让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孩子,使孩子们更加自信、更能吃苦。孩子们在学习表演时,戏曲里所包含的历史知识和人生哲理,让孩子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是对孩子们进行文化自信的最好培养。

 

教育科学部
【编辑:产娟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