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学院院长论坛举办

办创业学院就像一场创业

发布时间:2017-12-12 05:2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陈璐

  12月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学院院长论坛后,嘉宾点赞合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迪/摄

    “老师,你创过业吗?”

  面对这个问题,从事了多年创新创业教育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魏拴成感到“无助和苍白”。创业实践性极强,老师们虽然深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但讲什么、讲给谁、怎么讲等一股脑儿的问题扑面而来,常常感到有心无力。

  如今,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关注的话题和教育改革实践的重点,各高校纷纷组建创业学院,全面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创业学科专业化正形成世界性潮流,亟待各方摸索出规律化道路。创办创业学院就像一场创业。

  12月8日,由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举行,该活动由北京爸爸的选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60余位全国各高校创业学院院长、创业教育专家代表,30余位来自投资圈的大咖共同探讨了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创业教育。

  谁来教?不能闭门造车

  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汉慧尝试开设KAB创业教育课程的时候,遭遇了很多老师和企业家的质疑。

  “一个老师能教创业吗?”周围的人总是在讨论这个话题,时间久了邓汉慧自己心里也在打鼓。

  魏拴成也在怀疑老师是否有能力教授创业教育的课程。他觉得,在高校任教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职业选择,“让善于规避风险的人教一群人去冒险,这是合适的方式吗?”

  少数人有了做创业教育的意识,让校领导和全校教师、学生理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玉峰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老师不知道如何把课程变成创新创业课程,学生不知道上了课、参加了竞赛有什么用。

  早在2012年8月,教育部就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作出了明确规定。文件要求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高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12月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学院院长论坛上,创业教育专家在进行对话交流。实习生 段经琨/摄

  邓汉慧愿意成为创业教育里的“创业者”,有不少老师和她一样以最适合自己学校的方式开始尝试在高校里进行创业教育。各个高校创新创业类的学院有虚有实,有的开了针对部分学生的小班,有的开了针对全体学生的选修课,老师来自各个学院。

  为了避免离市场太远,有不少高校都引入了校外导师,请他们给学生讲讲真实的创业经历和经验。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葛建新发现了高校和企业导师的不同,“高校的教学案例有些‘酸腐气’,而企业更注重现象和故事,如果两者合作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课讲得很好,但是高校对于市场、资金都是不了解的,今天不可能闭门造车完成教育培养。”刘玉峰认为,通过项目打造和团队孵化,真正让学生们了解市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促进项目落地,还要通过校企合作补高校短板。

  企业家也愿意讲授自己的创业经验。王胜地上大学时学习了创业课程,毕业后成了创业先锋,作出了叫得响的纸尿裤国货品牌“爸爸的选择”,他认为创业学院给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创业教育中的每一门课都非常重要,因为成为CEO需要拥有多样能力。他坚信,中国创新的来源是青年一代,社会风气已经转变为激励创业者,并且是以更宽广、更包容的心态在鼓励年轻人成长,他认为“年轻一代能够在新的时代创造更多价值”。

  正在逐渐发展的创业教育需要庞大的师资支持。2017年KAB创业教育项目继续加大推广力度,覆盖更多高校,提升创业项目教学质量,加大研发新教材。2017年开年至今培训近千名高校师资,拓展40所高校成立KAB创业俱乐部,全年有25万人学习KAB创业教育课程,组织KAB创业教育年会、组织专家撰写培训营教材等一系列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

  在未来,邓汉慧理想的状况是,平台上每一个人,包括老师、学生、工作人员、服务人员都是信息员、资源员和实践者,这里是思想碰撞、创意迸发、疯狂的地方,“老师也可能是学生,学生也可以成为老师,是去行政化、去中心的、扁平化的方式”。

  教给谁?别办成精英班而要分层培养

  2003年,武昌理工学院曾有一个29个学生的“老板班”,教学注重实践、游学和企业经历。毕业10年后,这29个人都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还出了两家上市公司。这样的创业精英班无疑是成功的。

  “我校1万多名学生,是所有人都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吗?有人说如果不创新,需要创业意识和能力干什么?”武昌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涛最初有过这种困惑,但“老板班”的成功给了他启示。

  “少数人能创业,大多数人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王海涛认为,这恰好解决了社会上创业项目低端同质化,层次不高,高层次创业人才紧缺,和社会需要大量创新创业的现实矛盾。

  王海涛解释,具体说来,针对有创业欲望和潜质的学生,可以将他们集合在一起,以实战的方式培养,对他们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方式、评价模式与其他学生都不一样,这些人是学生和商人双重角色;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改革。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即毕业就可以进入企业工作、被社会接受的人才。

  浙江理工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陈德虎认为,可以分年级进行创业教育。他的经验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谈创意,在高年级同学中讲创新,再往上还有创业志愿班、创业精英班。他认为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高校的专业是做创新创业教育,企业擅长孵化,所以学校的孵化器都要和企业融合。

  不论用什么方式,邓汉慧都认为老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能也没有能力成为投资人和资源整合人。

  “很多创业学院变成了精英班,想创业的就来,不想创业的就到那边去。这也是错误理解,因为创业教育是全体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邓汉慧认为,过去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未来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

  教什么?创业精神和适应力

  黑龙江大学于2002年成立了创业学院,是教育部确定为全国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这15年来是名副其实的摸着石头的前行者。

  刘玉峰知道,建立创业学院的初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不是要培养所有学生都去创业。“高校要把学生分层级,面向不同群体给他不同知识模块和培养容器”。

  面向所有学生时,学校通过课程普及让学生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KAB的教材或教育部的《创业基础》课程都是很好的教材;对于有想法、有冲动、并且想尝试创业的少部分学生,可以通过项目竞赛实践平台让他们的想法转变为现实,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对于极少数想要落地的项目,学校给他们提供全链条服务,一站式空间包括孵化器、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平台对接、投融资沙龙。

  在创业学院的组织架构方面,他认为,根据三个层面的不同工作,无论是成立单独的部门专门负责,还是分解在教务处、团委、学工部,只要互相配合得好,没有两张皮现象,任何一个模式都是可以接受的。

  刘玉峰提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坚持“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分类培养、强化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方针,形成以“课程教学——项目研究——竞赛实训——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全价值链育人体系。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吕爽认为,建设创业学院就是要让“宅”在宿舍的学生不闲着,让他们动起来,再让学生从动起来的过程中有所获,在有所获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乐趣,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去创新创业。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谭贻群表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因为高职院校老师的水平有限,大多是从别的行业专业跨界来的,适合本科教学的体系和教育模式并不适合高职院校。所以,学院坚持小班化、滴灌渗透式教学模式,专职老师占一半,每年两次外请专家队伍校内培训,坚持了9年。

  2015年,教育部宣布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教育部文件还对创业教育的形式作了细化。

  文件要求,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要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高校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2004年中央财经大学成立了创业先锋班。葛建新强调,最重要的是当时定位不是速成学生老板,而是培养创新精神。教育理念升级后,她认为要培养未来商业领袖,领袖概念内涵比单纯的创业者在一定程度上更丰富,着眼于未来,要培养学生对别人有正向领导能力。

  未来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所以无论是否去创业,创业创新的能力是所有学生都需要的。邓汉慧希望创业学院教给所有学生“高度不确定下的应对能力、适应能力,甚至能够创新创造的能力。”

  怎么讲?需与专业化融合

  在各高校的创业学院成立后,邓汉慧发现了新问题,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变成了两张皮,专业教育无法进入创业教育。这导致,专业教师搞专业教学,创业搞得热火朝天的做市场教育,双方教师都不理解。这恰恰制约了创业教育发展。

  与此同时,创业学院开始做孵化器,拿了大量的孵化场地,但是发现,学生项目不行,无法承受市场的检验。创业学院偏离了方向。

  在邓汉慧看来,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互相促进和推动的,因为创业教育可以推动专业教育的创新,专业教育创新科研成果可以转化成创业方向。这也能解决创业教育同质化和资源分散的问题,“应当整合成一个创业教育链,这也方便风投进来的时候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帮扶”。

  山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丁桂波介绍,在制订2017年学生培养方案时,专门给创新创业留出了学分,分为创业基础课程和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分别由创新创业学院和专业学院认定,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创业教育。山东理工大学还有周末创客大巴车,每周末载满有志创业的学生到企业去,活动有创业企业参观、创业论坛活动、感悟分享,这为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搭建一个走进创业企业实地考察、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加强和专业融合是北京联合大学做创业教育的方向。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院长孙桂生介绍,要求专业老师参加KAB创业教育培训,在选择创业导师团队加强和专业的融合。如今,商务学院专业教师受训度达到40%,这意味着将近一半老师接受过创新创业的思维训练,为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打下基础。

  葛建新的观点是,创业教育本身也应当加强研究,保持各个学校的特色。她鼓励老师研究基于中国特色市场和文化背景下的创业规律,也希望老师能够把自己对于创业教育的想法和实践记录下来,提炼自己学校在创业方面的经验。她认为,这可以为创业学院更加名正言顺地为学科打下搭建话语权基础。

  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总干事、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董时在本次论坛上说,“举办院长论坛的目的是深入分析我国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的创业教育及创业学院现状,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创业教育的发展道路,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这12年来,作为中国创业教育第一品牌,KAB项目在当前创新创业大潮中,继续保持了在创业教育领域领头羊地位,并在引导、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行动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