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开在山坳里的希望之花——记“麻风村”的最美守护者潘美儿

发布时间:2019-06-24 14:27 来源:新华社 作者:唐弢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6月21日电(记者唐弢)谈起莫干山,很多人都心驰神往。这座位于浙江德清的“避暑胜地”每天吸引着大量的前往游览。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莫干山下青山翠竹掩映的寂静山坳里,坐落着一座曾让人避之不及的“麻风村”。

    60多位麻风病休养员在这里养病生活,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还有一群特殊的人,她们是这里的护理员,也是麻风病人眼中最美的天使。1996年,20岁的潘美儿第一次来到这里,加入了她们,就再也没有离开。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患者绝大多数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畸残,肉体上的痛苦,加之亲人的不解和饱受歧视,让他们身心备受煎熬。他们也被称为“风吹来的魔鬼”。

    潘美儿至今还记得第一天跟着老护士长楼月琴查房的情形。“我一靠近病房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下意识地捂住了鼻子。”潘美儿说,后来她才知道麻风溃疡散发出来的味道。20岁的小姑娘,面对一屋子的麻风病人,眼里只有害怕和恐惧。

    然而,当护士长介绍起潘美儿时,病房里的所有人都欢腾起来,手脚不便的,拼命地点头;没有手指的,就用拳头使劲拍着。一个素未谋面的护士,却值得他们用尽全力地欢呼呐喊,这一刻,潘美儿的心头酸了。

    潘美儿告诉记者,刚参加工作的日子里,她总是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甚至连长靴子都穿上了。那时的她只是把护理看成一份工作,一份没有多少人愿意做,也不愿意说出口的工作。

    直到有一次,麻风病休养员徐阿土过40岁生日,特意包了饺子,喊上潘美儿和护士长一起吃。在徐阿土小小的房间里,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阿土把盘子举到了潘美儿的嘴边。潘美儿没有勇气拒绝,就把嘴边的一个饺子,几乎没嚼地吞了下去。

    “我嘴里的饺子还没下咽,徐阿土就已经哭了。”一个40岁男人的放声大哭打到了潘美儿心里最柔软的一块。“对于麻风病人来说,他们远比想象中的脆弱,药物只能治疗身体上的不适。他们更需要的是爱与关怀,这也是麻风病防治医护人员的使命所在。”潘美儿说。

    自那以后,潘美儿彻底放下内心的“包袱”,和麻风病人越走越近。因为疾病,麻风病人的眼睫毛是倒长的,容易损伤眼角膜,潘美儿总是不定期检查他们的眼睛,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拔除;有些休养员一直躺在床上,她每天都去为他们翻身、清洗,给溃疡病人换药、停下来聊聊天、帮他们缝缝补补……

    潘美儿常说,用心的交流,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麻风病人因为身体的残疾会变得自闭,但他们的内心却是极其渴望交流的。”曹大妈有着严重的麻风反应,因为药物色素沉淀的缘故,她全身发黑,伤口经常溃疡。

    为了不增加她的痛苦,潘美儿每天用生理盐水沾湿,一点一点将衣服剥离,每次都要花上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都会跟她讲讲我听到、看到的有趣的事。直到有一天,我正趴在床上给大妈换药,从不开口的大妈突然哭了,她说,我自己都把自己当成‘鬼’,只有你们才把我当人。”潘美儿说。

    那一刻,两人相拥,泪如雨下。

    因为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麻风病人,潘美儿在2009年拿到了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肯定,潘美儿看得很淡,她说,这只会激励她更好的工作。

    相比荣誉,更令潘美儿欣慰的是,这几年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麻风病人的帮扶中来。“志愿者们会定期来给病人理发;学生们也会抽空来陪‘麻风村’的老人聊天;很多爱心人士逢年过节都会送来大批慰问品。”他们的到来让潘美儿感到自己终于不是“孤军奋战”了。

    20多年来,潘美儿服务过的麻风病人,最多时有150多人,如今,还在“村”里的只剩60多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已治愈,只是很多人都已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潘美儿说:“只要还有人在这一天,她就会一直‘守’下去。”

【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