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共青团新闻联播
APP下载

流浪儿童大隐于社会,谁有火眼金睛?

发布时间:2018-06-15 11:1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当曾经蓬头垢面的流浪儿童成为帮“老板”派发广告或卖花、擦鞋的童工,当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居住地成为留守儿童,当遭遇家庭变故的孩子成为无人监护的事实孤儿,怎么帮助这些孩子?在云南,他们是这样做的!

    “隐身”困境儿童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宏文:

    “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不少流浪儿童‘隐身’了。”

    为啥这么说?

    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曾经的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缺衣少食、露宿街头的流浪儿童越来越少,他们中有不少人能够从非正规就业中获得收入,比如帮老板派发广告或名片、乞讨、卖花、卖艺、在餐厅打工、擦鞋。他们白天在街头、广场、街心花园、大商场度过,夜晚有的在“老板”家中、网吧、游戏厅,有的在慈善机构以及救助站。

    怎么办?

    多年来一直在帮助流浪未成年人远离街头威胁、脱离困境、提供庇护服务的云南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馨”)工作方式多种多样:

    为流浪儿童提供日间服务,免费的一日三餐、洗澡、一些非正规教育课程,并开展游泳、烧烤、参观、夏令营等活动,使流浪儿童学习基本的法律常识,保持与社区和社会的联系。流浪时间长无法找到监护人的儿童,送到儿童村。家庭确实无法照顾的,经过考核并能遵守规则的孩子,送到类家庭生活、上学,使他们有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

    “孩子在类家庭的改变很大,对他们融入社会有明显的效果。”“家馨”的工作人员王湘妮说,很多曾经在类家庭生活过的孩子,都对类家庭怀有喜爱、感恩和留念之情,他们都把类家庭的叔叔阿姨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

    在研究人员看来,“家馨”的救助模式是有效的。从机构注册到现在,“家馨”服务的第一批孩子,现在已经20岁左右,大部分有了工作,有的还读了职业学校。

    流动人口中产生的留守儿童

    生活在昆明市普吉片区城中村的大部分是流动人口。村里的一些孩子由于父母再次去外地打工被留在城中村,有的是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大孩子照顾小孩子,有的孩子则只能独自一个人生活。辍学、单亲、残疾、收入不稳定、儿童无人照顾等,是不少家庭共同面临的问题。

    怎么办?

    昆明五华区益心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益心”)有自己的工作模式。

    “对缺乏生活照顾的孩子来说,除了经济资助,陪伴也是极为重要的。”“益心”的一名负责人说。

    随着社区内困境儿童的不断发现,“社工+义工”困境儿童家庭陪伴成为“益心”当前的一项重要服务。他们为孩子辅导功课,与孩子一起做家务、玩耍、游戏,教孩子们绘画、手工、音乐,带他们外出郊游,给这些困境儿童提供情感支持、生活技能教导、安全教育等服务。

    小诚的故事:

    9岁的小诚(化名)一直一个人居住,唯一的亲人——爸爸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窄小的屋里堆满了狼藉的餐盒,散发出难闻的味道。 因为家里无人说话,小城总是熬夜玩游戏,白天就在教室里睡觉,学习成绩很差。

    自从社工和两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周末去小诚家陪伴小诚以来,周末成为小诚最期待的日子。“知心哥哥姐姐”教他骑自行车,和他一起围着不是很干净的桌子吃泡面,小诚有了许多安全感。

    他在笔记本上写道:“姐,你是全世界第一个给我拥抱的人,是你让我找到了回家的路,让我的生命再没有那么无助。”

    事实孤儿等困境儿童

    云南省民政厅的一名负责人

    “在云南,一部分儿童因家庭经济贫困、自身重病或残疾、缺乏有效监护等原因,面临着生存、发展和安全困境。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机制化建设亟待加强。”

    怎么办?

    重要的是:兜底!

    2016年,云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两个意见”),明确从基本生活、基本医疗、落实监护责任、服务等为困境儿童提供保障,扩大了困境儿童的保障覆盖面。

    毛毛的故事

    三年级的毛毛(化名)已经多年没有见过妈妈。

    两岁时,爸爸妈妈离婚,毛毛曾和妈妈生活了几年。后来妈妈改嫁,便将他送回给爸爸,然而那时爸爸已经到了骨癌晚期。很快,爷爷奶奶在那一年相继去世,第二年爸爸也去世了。从此,毛毛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平时他住在学校,周末就一个人回到爸爸生前留下的房子独自生活,偶尔亲戚会来照看一下。

    老师将毛毛的情况报告给了武定县正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驻校社工,社工很快将材料上报给了民政部门,把事实孤儿毛毛纳入了低保,并得到了社会多方资源的帮助。

    多年来,在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工作中,共青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针对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开展了大量帮扶、维权等服务,成为了云南减贫减困事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2011年以来

    云南希望工程“生命救助计划”以“希望心(先心病)”公益项目为重点,采取“国家补助一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合作医院减免一部分、爱心捐方资助一部分”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先心病患病青少年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2017年6月

    团云南省委积极履行省“预青”专项组牵头单位的职责,联合省综治办、省检察院、省卫计委等成员单位,正式启动了“为了明天”项目,给予基层团组织及社会组织经费、技术等支持,面向城郊接合部、城中村、山区贫困地区、涉毒涉艾问题突出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未成年人犯管教所等特殊管教场所的青少年,开展社工服务工作。

    截至2017年底

    项目累计投入爱心善款近2000万元,组织全国知名医疗专家团队到云南贫困地区,为患病青少年义诊,使得全省4万余名山区青少年获得公益体检和筛查,及早发现了疾病;1800余名困难青少年及家庭获得疾病治疗救助。

    团省委权益部部长段飞说:

    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和社工力量,在帮助困境儿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年来,团云南省委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孵化和社工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多部门的共同支持下,云南各级团组织孵化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第二个家,发挥了社会组织桥梁和润滑剂的作用。

    — End —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记者 | 张文凌

    编辑 | 李雅偲 陈凤莉

    校审|陈凤莉

【编辑:王菀】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