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专家视线

美俄暂停履行《中导条约》 “潘多拉魔盒”被打开

发布时间:2019-02-21 05:1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大鹏

  美国宣布自2月2日起暂停履行《中导条约》并启动退约程序。同日,俄罗斯也宣布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以下简称“条约”),并表示将不再就条约进行谈判。

  美俄暂停履行条约,条约被废除几成定局。军控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军控条约服务于国家间博弈需要。正如2001年小布什政府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导条约》,随即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近些年来,《中导条约》愈发难以适应美俄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全方位对抗。在此背景下,美俄均已具备废约的国内政治条件,条约寿终正寝已是必然。

  研发和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国际法限制不复存在,双方便均可放开手脚,有了新的军事对抗手段,不可避免将引发新的军备竞赛,并严重冲击全球和地区的军事、政治局势。

  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实战价值

  信息化战场条件下,广域态势感知和精确打击武器使得前沿部署的兵力难以隐蔽和安全地实施机动,还需承担战时被消灭的更大风险。

  在前沿基地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通过火力机动替代兵力机动,降低部署兵力需承担的风险,还可大幅提高平时威慑能力和战时响应速度。

  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不依赖舰艇和飞机等海空平台,采用车载,机动性好,多为全备弹,对后勤和技术保障要求不高,方便在前沿基地部署,造价和使用成本低,可依托地形隐蔽,战场生存力强,战备水平高,战斗展开快,毁伤威力大,其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射程覆盖了现代战争中最常见的交战距离,飞行时间短,难以拦截,可携带常规、核和特种战斗部。

  条约被暂停履行后,美国将重点部署陆基“战斧”巡航导弹。在欧洲部署的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所使用的Mk-41发射装置,也可发射陆基“战斧”巡航导弹,且陆基“战斧”巡航导弹也可携带核弹头。实际上,这也是俄罗斯多次指责美国违反条约的重要原因。

  根据条约销毁的美国“潘兴 2”弹道导弹,即使根据当前的标准衡量,其战技性能仍属先进,但恢复生产需要较大投入。此外,目前技术难以区分发射的弹道导弹所携带的是核弹头还是常规弹头,可能引起核战争误判,在欧洲国家部署会遇到较大的政治阻力,也会遭到欧洲国家民众的强烈反对。

  高超音速导弹将是美国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研发重点。实际上,高超音速导弹相当于弹头可在飞行中段实施机动的弹道导弹,且射程大都在500公里至6000公里,高速度、高机动的性能特征使其具备更高的突防概率。

  美国可在已进入快速采办流程的“空射型高超音速常规打击武器”和“空射快速响应武器”项目基础上,研发陆基高超音速导弹。已启动的“陆军战役火力”项目就是在“战术助推滑翔”项目基础上,研发陆基高超声速导弹。

  俄罗斯拥有更多的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方案。在宣布暂停履行条约后,俄国防部随即提出研发陆基“口径”巡航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的建议。陆基“口径”巡航导弹可基于在叙利亚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海基“口径”巡航导弹研发,可与“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共用发射装置,若在俄边境地区部署,其2500公里的射程可覆盖欧洲全境。即将服役的“先锋”助推滑翔高超音速导弹可视为陆基中程弹道导弹。

  此外,即将部署的“边界”洲际弹道导弹的测试射程为5000公里,可作为陆基中程弹道导弹使用。即将服役的舰载“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经过陆基改装,“伊斯坎德尔”导弹经过增程,射程均可超过500公里,可研发出新型陆基中短程导弹。

  美俄军事对抗将进一步升级

  眼下,北约与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方向上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态势,美国与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以及叙利亚还在打“代理人战争”,在这种背景下美俄暂停履行条约,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只会造成双方的军事对抗进一步升级、安全态势进一步恶化。

  美国可在其位于波罗的海、黑海和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加强对俄常规打击和核威慑能力,可对俄罗斯领土的欧洲部分构成直接威胁,可从更多的方向上对俄实施打击,且更加难以防御。

  例如,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从爱沙尼亚发射,分别仅需4分钟、1分钟就可打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相比之下,美国在位于俄罗斯周边的前线机场部署的战斗机战时生存力低,在俄罗斯周边海域部署的航母舰载机航程不够,在本土和英国部署的战略轰炸机反应速度慢,还均需突破俄严密的防空反导体系。

  此外,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可与在罗马尼亚、波兰部署的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以及在欧洲周边海域部署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搭载的海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一道,针对俄罗斯构建起更为严密的空天一体化地区性攻防体系。

  俄罗斯是大陆国家,国土辽阔,陆上国境线漫长,与多国接壤,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条件优越,能够以更高效能和更低成本对欧洲及其周边地区构成威胁。实际上,这也是前几年俄国内退约呼声高涨的主要原因。

  若在加里宁格勒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射程可覆盖波罗的海国家和西欧全境。若在克里米亚部署,射程可覆盖黑海国家和中东欧全境。若在位于叙利亚的俄军基地部署,射程可覆盖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全境。若在俄南部地区部署,射程可覆盖巴尔干地区和地中海北岸全境。若在远东地区部署,射程可覆盖日本和韩国全境。

  最大输家是欧洲

  美国应该认识到,在其位于欧洲和印太地区的海外基地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无疑是一种将其海外基地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绑上美国战车”的变相强制行为。

  这种行为最终不会利己,毕竟国家安全是国家间互动的结果;这种行为最终必然害人,境内部署有美国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国家和地区,注定会成为战时俄罗斯等国的首轮打击目标。

  当初美俄签署条约,最大赢家是欧洲。美苏冷战期间,两国在欧洲部署携带核战斗部的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增大了欧洲爆发核战争风险。条约签署,不但消除了美苏两国保有和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巨大经济负担,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欧洲的地缘安全环境。

  条约被废除后,最大输家也是欧洲。美俄在欧洲恢复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意味着双方军事对抗的再次升级,欧洲需面对常规乃至核战争的更大风险,势必加剧欧洲本已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

  安全上,北约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升级,将使得欧洲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和北约,本已启动的欧盟防务自主化进程将受到沉重打击。

  政治上,美国部署陆基导弹必然会引发欧洲国家在应对俄军事威胁问题上的严重分歧,造成欧盟的国际事务话语权被严重削弱,政治一体化进程将继英国脱欧后再次受挫,欧洲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和阶层分裂也将因此进一步加剧。

  经济上,欧洲地缘政治形势趋于紧张,将驱使国际金融资本流出欧洲,本已增长乏力的欧洲各国经济将雪上加霜。

  正因如此,欧洲对美俄暂停履行条约的反应最为强烈。德国《曼海姆晨报》认为,美国退出国际条约的行为令人沮丧,由此引发的军备竞赛对欧洲尤其危险,必须采取一切政治手段阻止。事实上,特朗普政府相继退出《巴黎协定》和伊朗核协议,欧洲都是最大受害者。欧洲再次成为美俄博弈的“人质”,这也是由其地理位置决定的宿命。

  冷战时期的情景似乎正在重演。近年来,随着美俄全方位博弈的升级和深化,“新冷战”一词被频繁使用。美俄暂行履行条约,只不过是“新冷战”背景下的一个体现。

  核军控前景悲观

  针对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威胁,需大力加强空天一体防御体系建设,力争做到尽早发现、尽早预警、尽早拦截。但是,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留给侦察预警系统的时间很短,组织和实施拦截的难度很大,各国现役空天防御系统的作战能力均难以满足要求。

  加强核威慑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事实上,俄罗斯军政高层曾多次发出警告,在俄遭受打击难以避免的情况下,将发动“预防性”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此观点在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学说》中都可找到依据。

  当前,美俄均在大力推进核武库建设,核力量对国家安全的终极支撑作用凸显。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核武器可做到更小当量,同时具有更高打击精度,并可大幅减小附带杀伤,相当于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门槛。

  美国出台预算1.2万亿美元、为期30年的规模庞大的核武库升级计划,启动了替代“民兵”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B-21战略轰炸机、B-61-12战术核武器升级等项目。

  俄罗斯稳步推进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建设,开始研发下一代战略轰炸机PAK-DA,稳步建造“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亚尔斯”机动型洲际导弹批量装备编队,“萨尔玛特”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即将服役。

  《中导条约》被废除,可能成为推动核军控条约体系坍塌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条约签署于1987年,是人类裁军史上首个彻底销毁一个武器门类的军控条约,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对于遏制军备竞赛、缓和地区形势,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等核军控条约存在依存关系。

  有《中导条约》被废除这一“前车”,国际核军控体系将再次面临考验。美俄在2010年签署、2011年生效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021年到期(条约有效期10年)。对于该条约的命运,美俄两国学术界普遍表示不乐观。

  核霸权是美国保持军事霸权的根本倚仗,而俄罗斯是拥有与美国相当的核力量的唯一国家,因此,美国坚持追求对俄占据核力量优势。俄罗斯在长期承受美国军事压力、常规力量处于相对劣势、经济实力难以提供支撑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核力量,甚至被迫核扩军。

  回想奥巴马总统曾因倡导“无核世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直至特朗普政府暂停履行《中导条约》,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战争乃至核战争的风险增大,这样战略博弈的后果,最终没有谁会是真正的赢家。

【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