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记者手记

大国工匠的气质

发布时间:2018-12-17 06:0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超 张慧

  什么是大国工匠的气质?我们试图在第三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上寻找答案。

  来自中车戚墅堰所首席技能专家刘云清被人称为“技改大王”。1996年,他中专毕业进入公司。当时的数控机床大多靠进口,机器出了故障,只能从国外请专家。

  当年的刘云清常对着机器发呆,想搞清楚机器里的奥秘。于是,他在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进口数控设备维修理论书籍,每天晚饭后,就来到车间琢磨机器构造,思考维修中的关键难题。

  有时睡梦中,设备结构和白天诊断的细节,一遍遍在他脑中回放,像“放电影一样”。有了灵感,他总是醒来就赶紧记录在册。

  有一天,刘云清突然发现,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很多问题突然迎刃而解,仿佛和机器融为一体。”

  刘云清对产品和工艺有着极致的追求,也有着极致的耐心。他开玩笑说,自己对待工作就像打磨珍贵艺术品。

  这是刘云清作为大国工匠的气质。

  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数控车工胡胜外号“最美刀王”。1999年,他被第十四研究所以“特殊人才”的身份引进时,已经在一家工厂做了5年车工。

  他的第一次“脱颖而出”是唤醒了一台“沉睡”了两年的数控机床。这台产自德国的数控机床,因为无人会操作,被扔在角落里。

  面对着比砖头还要厚的德国说明书,胡胜啃下了一个个图型,不停地切换按键,不停地输入参数,失败了,重试,再失败,再试……鼓捣了一个多月,终于将这台“老爷”机床发动起来。

  2006年的全国数控大赛,凭着0.01毫米的加工精度,胡胜从全国数以万计的各路精英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让人叹为观止的是,0.01毫米,只有人的一根头发丝厚度的十分之一。

  多年来,胡胜的心愿简单而平凡,就是“每天把零件做得漂亮一点,每天把技术提高一点”。

  正是胡胜的耐心坚守和创新突破,让手中的产品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这是胡胜作为大国工匠的的气质。

  如今,越来越多品牌手机的识别技术被公众熟知,但这些新工艺并不为所知。3年来,凭借独有的技术,江苏凯尔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节约了亿元以上成本。这家位于苏州相城区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华为、小米等品牌手机生物识别芯片的供应商。

  这背后是公司150人的研发团队日以继夜地的努力:硬度、颜色、耐磨、耐酸碱,高低温实验、盐雾实验、水煮实验等54项基本检测,一项检测平均用掉10个样本,一个方案消耗至少540个样本……

  “分析结果,再实验,再分析,一个个攻克难关。就像高考刷题一样,一遍遍刷。”公司工会主席钱九二感触道,工匠精神体现在具备扎实基层技术的技能工人身上,也体现在工程师身上,“谁都离不开谁,只有整个产业链都达到大国工匠精神,才能让产业技术更好迭代。”

  不管是普通劳动者,还是身怀绝技的匠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坚守、创新前行,他们身上所闪耀的“大国工匠”气质,应成为每个劳动者都应具备的气质。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