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比亚”台风来袭之前,可能很多人不会关注山东寿光。然而,伴随着“温比亚”不期而至的一场超强降水,加之上游三处水库共同泄洪,这个“中国蔬菜之乡”几乎在一夜之间化成了水乡泽国。根据官方通报,9999间房屋倒塌损毁,成千上万的群众痛失家园。其中,有13人在水灾中不幸罹难,另有3人不幸失踪。而寿光人引以为豪、支撑着寿光经济的蔬菜大棚,则有20多万顶因洪水而受损。寿光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预估高达92亿元,超过该市上年度全年GDP的10%,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面对来势汹涌的洪灾,仅凭寿光一地之力,根本不可能独自抵挡,水灾带来的物资缺口,也很难仅凭本地力量得以弥补。为此,国家启动了IV级救灾应急响应,山东省级救灾资金先后拨付500万和2300万元,潍坊市级救灾资金拨付6500万元,这些政府层面的跨地区支援行动,为寿光解了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另一支救援力量也迅速登场了,这支力量没有说一不二的行政权力,但是却有着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巨大潜能——这支力量的名字,叫做大众,叫做舆论,叫做民间互助。
在寿光人民因为天灾人祸蒙受痛苦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民众,既没有因为灾情遥远而选择无视,也没有因为事不关己而保持沉默。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发与传递之间,这场发生在华东地区一个县级市的水灾,很快就得到了全国数以亿计网民的关注,并且成为舆论焦点。
更重要的是,舆论的关注并没有止于空谈,而是极为有力地将这种关注转化成了援助灾区的行动。这些来自普通人的点滴行动,为寿光的受灾群众送去了实实在在的资金与物资,也为我们的社会打了一针“强心剂”——社会大众并不是某些人眼里的“乌合之众”,对哪怕是千里之外的受难同胞,也从来不会冷漠。
仅在8月24日一天之内,一条由普通网友“@小甜菜奈-”代替当地物资征集工作人员发出的求援网贴,就在微博上得到15000多次的转发,远超过日常新闻的关注度。一方面,普通网友们纷纷在扩散转发的同时向灾区捐款捐物;另一方面,了解当地具体情况的网友,也一直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及时更新灾区最新需求,让热心的救助者们能更有针对性地捐助物资或金钱,以免浪费。面对灾情,许多“大V”,哪怕是平常只谈风月的人,也都将自己的传播资源投入到了救灾信息的转发之中;而一些在人们看来似乎只顾“圈地自萌”的明星粉丝团体,也用不输于追星的热情,捐出了数目不菲的真金白银,为救灾工作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在灾情信息的大众传播过程之中,公众或许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情绪化的倾向,人们会有怀疑、会有愤怒、会有抱怨。但是,不该简单地将这种情绪归入负面影响之列。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对救灾工作中的一些情况抱有怀疑和不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出于对受灾群众热诚而恳切的关心。我们之所以会为了和自己素不相识的人冲动起来、动起真感情,是因为我们都把自己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所有的不幸和灾难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情绪可以让人们更加团结,也可以发现问题,督促救灾工作做得更好。就算公众的情绪一时用错了地方,只要澄清,就会平息愤怒。对此,政府也应多加体谅,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
众多人关注灾区、帮助灾区,让人们在冷酷无情的灾难面前,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也体现出了公众舆论的正面力量。以往有一些人认为:舆论对救灾工作“无用”,甚至还会“添乱”,因此反对舆论对灾区灾情的高度关注。但是,这次公众对寿光灾情的关注与支援,无疑否定了这种论调。公众的关注和参与,让我们能够团结一心,共同面对灾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