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事件观

“李鬼”候车亭该不该拆

发布时间:2018-07-18 06:3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程盟超

    在合肥市瑶海区,假货一度完全取代了真货——45座由当地广告公司私建、没有经过任何审批的“高仿候车亭”,在过去几个月里立在原本光秃秃的公交站牌旁,为市民日复一日遮风挡雨。

    普通民众都以为这就是政府的工程,公交集团、市政和城管部门也在很长时间内毫无反应;广告公司则偷偷售卖候车亭上的广告位,忙着赚钱。如果不是7月上旬一场上级要求的检查,它们很可能继续存在下去,以“李鬼”的身份认真承担着“李逵”的职责。

    老百姓挺认同这些候车亭的。“李逵”没在自己划定的区域里站好岗,或是懒得管,或是没能力,才导致“李鬼”上位,见缝插针。毕竟要是没有这些假候车亭,老百姓很可能还要在风里雨里太阳里,傻站着等车。

    合肥市相关部门对此事的解决办法,是先把这些候车亭当作违建,一并拆除;再进一步明确权责,将今后新建的公交站亭、站棚一并纳入市政道路设计建设中来,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这是负责的态度。但至少按照目前的公告,主管部门要先把45座假候车亭全部拆掉,着实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仔细想想,这些举措有点舍近求远。候车亭可能是“仿造”的,但几个月里确实起到了作用,老百姓用着挺开心,如果质量过关,重新验收,大可以继续使用,没必要粗暴地一拆了事。

    再往深了想,修候车亭需要花不少钱,费不少力,既然社会商业力量有兴趣参与,何尝不将这份差事直接交给想做的人——主管部门行使好监管职责即可,也省得再兜圈子,建设时疲于招标,建成后忙着招商。

    毕竟,在没有批文的情况下,广告公司能不花纳税人1分钱,就建起45座候车亭,如果将他们的热情和能力规范化利用起来,令政府部门棘手的一些问题很可能迎刃而解,财政资金得到节约,社会资源被撬动,民众和企业也能各得所需。

    根据媒体的报道,广告公司仿造的这数十座公共候车亭,当时公开在主干道上挖坑、打桩,声势不小;建成后每天也有成百上千次班车从此经过。就这样在眼皮底下,主管部门都好几个月没有发现。

    候车亭虽小,但涉及部门多,公交集团、市政和城管三部门都承担着候车亭部分管理职责。结果路修好后,公交集团并没有修建候车亭,几个部门之间对候车亭的情况不甚熟悉,甚至以为这多出来的设施就是对方建的。

    从立项、招标、设计、到建成、验收,一个“走完审批流程”的正规公交候车亭落成的时间绝不会短,而老百姓出行又有迫切需要。市场是敏感的,在有需要的地方,“高效”的广告公司钻空、私建并不奇怪;从目前的结果看,也没让老百姓蒙受损失。

    有人担心商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或许会因为逐利,导致质量下降,甚至带来安全隐患。这是一种略显拧巴的想法。政府部门可以继续行使监管职责,择取优质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更何况,将所有事情包揽到自己身上,很可能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并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

    在利用商业力量参与城建这条路上,公厕领域算得上一个先行者。早在2015年年初,国家旅游局推行厕所革命时就明确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3年时间里,多种模式被摸索出来:比如政府和私人组织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明确权责,政府最终按照养护效果向个体付费;或者直接由社会资本承包公厕,只要达到政府规定的养护维护要求,资本可以借用厕所开展零售、广告等诸多业务,自负盈亏。

    合肥的这些“自然生长”的公交候车亭也是同样的道理,政府不必万分恐慌,一拆了事。企业想赚钱的心思并不都是“恶”,更不都是存心给政府添堵,利用好了,也许利大于弊。

    如果还不相信,去问问街头的老百姓——只要有更多既安全又能遮风挡雨的候车亭,他们恐怕并不在乎是谁建的。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