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资讯
APP下载

“绿色长廊”在延伸

商合杭铁路建设过半,致力打造 “生态文明线”

发布时间:2018-05-18 16:3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磊 王海涵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磊 见习记者 王海涵)5月中旬,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商合杭高速铁路施工现场,如同进入一条绿色生态长廊,沿线两侧,绿意浓浓。在这美丽生态图景的背后,则是铁路建设者对生态文明线建设的一份执着和坚守。

    “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京福铁路客运专线安徽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商合杭铁路安徽、浙江段建设,谈起绿色、生态、环保高铁线建设,公司总经理冀福孝态度坚定:“保护绿水青山,留下金山银山,是我们铁路建设者的责任所在!”

    据悉,商合杭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任务过半,按照规划设计,将于2020年10月建成。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国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之一,商合杭铁路由河南商丘站引出,途径安徽亳州、阜阳、合肥等地区,在芜湖跨越长江,引入杭州东站,全长794.5公里,沿线自然景观丰富,跨越淮河、长江等众多水系及水源保护区。

    皖南广德与浙江安吉山水相连,生态环境优美。新建的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高速铁路从境内穿越而过,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

    由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施工的商合杭高铁站前17标,西起安徽省广德誓节镇,东至浙江省安吉天子湖镇,长约44.6公里,其中桥梁34座26.213公里,设广德南站和安吉站2座车站。

    在宣城市广德县誓节镇境内的商合杭铁路建设现场,群山之间,高大的铁路桥梁已经岿然而立。离铁路约一公里处,有一大片修葺一新的绿地,在绿地的一侧边坡上是一面挡土墙,其间种满了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植物,边坡上排水沟曲折而下,直入谷底。

    这山间绿地,就是耀眼的“大气包弃渣场”——占地面积95亩,设计弃土44.8万立方米,最大填高度有19米。

    商合杭高铁建设前,“大气包”是个植被稀疏的山凹荒地,三面环山,远离村庄。为减少水土流失、防止环境污染,综合利用铁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渣土,中铁二十四局因地制宜,慎重选定大气包作为弃渣土场,经过精心设计施工,变废为宝,建成了生态风景点。

    “铁路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弃土渣,仅17标段弃土渣就高达304万方。弃土堆放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环境,甚至会引起滑坡等安全隐患。”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商合杭铁路站前17标指挥长张百芹说:“‘大气包弃渣场’已种植灌木126540株,撒草籽63270平方米,种植经济作物茶树2亩,弃渣场变成了环保绿地。”

    中铁二十四局项目部以弃渣场施工为重点,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同时,做好排水沟、消力池、沉砂池建设,做好排水疏导功能,减少水土流失。

    负责人杨卫平介绍,混凝土搅拌站生产预制梁,会产生污水。为避免污水直接排入当地水系,梁场建设了沉淀池,污水经过4级沉淀后,再进入过滤系统进行处理净化,净化后的水可以用于花草养护等二次利用。

    “商合杭铁路跨越长江、淮河、裕溪河、颖河和茨淮新河等24 条河流,途径多个生态敏感区,如何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干扰?这成为商合杭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考量。”京福客专安徽公司协调部部长钟由亮介绍:“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我们从严卡控,采取涉水桥墩隔离清污、生产废水循环回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重要水体定期检测等措施,严禁施工污水乱排、乱放,保证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此外,商合杭铁路跨越淮河、长江等众多水系及水源保护区,穿越巢湖风景名胜区、太湖山森林公园等多处生态敏感区。在设计之初,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商合杭铁路的设计单位,就把环保选线放在首要位置,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为减少对生态敏感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包括以全隧道形式穿越巢湖风景名胜区;调整后河取水口位置,使商合杭铁路不再位于含山县运漕镇后河水源保护区范围;取消了裕溪河特大桥等部分河道水中墩。”钟由亮表示。

    铁路建成后,针对沿线可能遭受的噪音污染问题,商合杭铁路在居民区、学校、医院、城区的噪音敏感地带,设置大量新型吸声式声屏障、隔声窗,加上线路两旁“绿色长廊”,能有效减少噪音,并实现降噪环保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铁路沿线也是生态修复的重点。作为高铁运营管理单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前介入,组织建设、设计等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编制绿化实施方案,做到绿化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把车站、景区、城市周边等作为绿化重点区域,道路两侧分隔带种植植物,打造“四季常绿、三季见花”的绿色生态长廊。

    值得一提的是,商合杭铁路建设、施工等单位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组织文物考古部门进行考古重点勘探、发掘,并对发掘的文物进行搬迁和异地保护。截至目前,全线已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勘探面积近5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近2万平方米,发现汉代、宋代砖墓、窑址等各类遗迹883处,文物考古所在考古勘探和发掘过程中及时对出土文物进行保护处理和登记造册。

    

    

    

【责任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