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二更创始人丁丰在朋友圈就11日“二更食堂”发布的关于“滴滴司机杀害空姐”一案的不当推文事件进行了回应。丁丰表示零容忍,二更主动永久关停二更食堂并深夜再次致歉。同时,二更食堂创始人李明被免去在二更网络公司的一切职务。(上观新闻5月14日)
至此,这场由“二更食堂”发布不当消息引发的舆论风波,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并未结束。 “二更食堂”此前发布的文章《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数钱》虽然成了“爆款文”,却引发了巨大争议和批评,其中有些文字粗陋不堪。“网信浙江”微信公号表示,这种行为引发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强烈反感,违反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突破了“七条底线”,而且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破坏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新媒体的文章写作也要遵照法律规范和伦理规范。想必这个道理人所共知,之所以还有人以身试法,甚至借助舆论热点事件“吃人血馒头”,是因为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逾越底线的成本很低,风险不大,但带来的“回报”却是巨大的。
随着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力量的崛起,大量微信公众号吸金功能越来越大,其中重要的“武器”之一,就是在选题上“蹭热点”,在标题上哗众取宠,甚至歪曲事实。而在内容上,一些人也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渲染夸张的情绪,甚至故意挑逗舆论场上的敏感点。这固然能带来流量和“粉丝”,却往往不顾伦理规范,实在大不可取。
为博眼球和流量而不惜突破伦理底线,这在新媒体场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对新媒体的良性发展提出挑战。
一直以来,网络信息监管都是一个难题,过于严苛容易“误伤”,疏于管理容易“失控”,如何把握好管理的力度并非易事。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内容信息量多,变化多,影响广泛,因此,对相关信息的审核、管理应该有“底线思维”,给不违背底线的内容以发布的空间,而“底线”的标准,则需要综合考虑受众情绪、内容发布者、监管方等多方面的因素,依据伦理规范和法律规则来设定。
另一方面,新媒体内容制作者也要“自律”。只靠噱头吸引“粉丝”不是长久之计,媚俗和低俗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面对流量和广告收入的诱惑,要有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就像空姐被害这样的悲剧新闻,有太多可以引发读者共鸣的点,用低俗内容来博取眼球恰恰是最不合适的方法。
撰文/黄帅 编辑/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