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奇葩言论天天有,像“女德班”这样成理论成系统宣扬奇葩言论的机构,也算是“活久见”了。
在辽宁省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女德班”的授课内容被媒体曝光。“女子就该在最底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浓妆艳抹违背女子性德”“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看到这些言论,是不是让你感觉恍惚穿越回了大清朝?可是,这些言论却出现在取得合法资质的民办教育机构的课堂上,一时让人无所适从。
就连《中国妇女报》都看不下去了,该报的评论怒怼“女德班”:明明是荒诞不经的歪理邪说,却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明明是奴役矮化女性的封建余孽,却有人前仆后继地给其提供宣讲空间。上一次这份以关注妇女权益为己任的报纸这么生气,还是在“女德教母”丁璇赴江西九江学院讲课引发热议的时候。
看到学员们痛心疾首地反思自己往日有违妇道行为的样子,只能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了吧!视频中讲课者声情并茂、吐沫横飞的发言,丝毫没有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的样子,反倒让人觉得是传销组织的课堂实录。
除了抚顺,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在郑州、三亚、温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进入21世纪都那么多年了,“女德班”还有如此大的市场,到底为啥?
骨子里是封建糟粕,却拿传统文化来洗白,是这类教育机构的惯用伎俩。在“女德班”的课堂上,不光有对“妇道”的百般渲染,更直接搬出了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我们知道,孔子生活的年代,社会对男女地位的认识与现代迥异,这是儒家思想局限性的一面。何况绝大多数“妇道”言论并非来自儒家经典,而是后世封建卫道士的借题发挥。弘扬传统文化,不是把古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当至理名言,不然跟写八股文有什么区别?
“女德班”的存在,还迎合了社会的某种需要,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一些接受培训的女性,要么参加的是工作单位组织的培训项目,要么是为了满足丈夫“恢复女子性德”的要求,总之,不是她们主动要学,而是被动地参加奇葩课程。在女性现代意识增强、社会地位提高的今天,总有一股逆时代潮流的力量时刻准备反扑。他们口里说的是伦理纲常,实际上不过为了满足组织和个人的私利,达到更好的胁迫和控制女性的目的。
与很多非法办学的“传统文化班”“国学班”不同,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拥有正规资质,甚至与一些官方机构有合作关系。例如,抚顺市作协曾授予该校文学创作实践基地的称号,开办该校的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挂靠在抚顺市文联旗下,这种来自官方层面的认可,无疑为“女德班”的正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主流话语的今天,出现“女德班”这种倒退于时代的机构,简直是对文明社会的挑衅。尽管它不至于在大范围内污染舆论,但是社会也不应该容忍其对女性的精神戕害。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主流舆论应当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传统文化不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传统文化究竟有哪些正能量价值?什么才是真正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予以厘清,达成社会共识。
“女德班”的真面目被揭开了,对“女德班”的幕后黑手也要追究到底。警惕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借传统文化之名满足一己私欲,是维护优秀传统文化纯洁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