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第三届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冯春

发布时间:2019-04-03 09:50 来源:中青在线 

    

   【推荐理由】

    作为中国漂流探险运动开创者和漂流里程最长的人之一,他的足迹走遍了中国的主要江河,参加了许多大型漂流活动,担任过主力漂流队员、教练员、漂流队长等,以其突出的专业技能和沉着、勇敢及其勇于探索的精神,成功漂流过长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雅砻江、汉江、美国科罗拉多河,并在中国组办的漂流大赛上多次取得优秀名次;凭借自己丰富的漂流经验和组织能力,还组织、策划了多个大型漂流比赛及活动。2004年7月组织中国民间漂流队首次大规模海外远征,并参与美国科罗拉多河大峡谷全程成功漂流;主动在年轻人中进行漂流知识的普及和教学, 培养了一批热爱漂流活动的新生力量;并在《中国国家地理》、《山野》、《西藏人文地理》多个媒体发表文章,普及漂流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等,将漂流活动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 

    由于冯春在漂流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社会关注和认可,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三联生活周刊》、《山野》、《旅行家》、《西藏人文地理》等媒体曾对冯春进行专访和报道。并入选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冯春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漂流探险运动发展。 

    在大风大浪、大喜大悲的探险经历后,冯春逐渐意识到河流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性,毅然加入了绿色江河环保组织,并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绿色江河的江河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中,为江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奔走呼号。在5.12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专长,正在为灾区河流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努力工作。 

    探索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冯春20多年来走过的历程。其中,保护自然是旅行者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已经成为冯春的最终追求。 

    【颁奖词】

    跨越国界的漂流,为国家的荣誉,为友谊的传递;登上讲坛的舵手,为漂流知识的普及,为新生力量的培养。浪渡飞舟,搏击的是激流人生;奔走呼号,守卫的是绿色江河。

    【个人简介】

    冯春,中国漂流探险运动开创者之一,也是世界上漂流里程最长的人之一(超过 1 万公里),1986 年「长江漂流」舵手。因对中国漂流运动做出突出贡献,当选「北京 2008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火炬手」;2009 年获得「中国当代徐霞客」荣誉称号。现任玉树市政府漂流总顾问,玉树州漂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理事,是中国漂流探险界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旗帜性的人物,亲身经历、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漂流探险特种旅游的发展过程。

    【出版成果】

    作为中国漂流探险运动的开创者和漂流里程最长的人之一,冯春的足迹几乎走遍了中国的主要江河,他担任过主力漂流队员、教练员、漂流队长,成功漂流过长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雅砻江、汉江、美国科罗拉多河,并在中国举办的漂流大赛上多次取得优秀成绩,还组织、策划了多个大型漂流比赛及活动。

    【人物生平】

    1986 年参加长江漂流时,冯春才 28 岁。在此一年前,他甚至都还没有漂流甚至是户外探险的概念,连旅游都很少去,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上班下班回家。在攀钢机修厂上班的冯春,每天从早上八点干到下午四点,或者倒班从下午四点干到晚上十二点,就这样干了 12 年,而且年年拿「先进」。「那个年代的人也简单,工作大多是分配的,电视也很少见,接触的东西也少,大家都按部就班,安安稳稳成家立业」,但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并不是冯春内心想要的,「我一直觉得我有还更大的空间去发展,所以那个时候我也不耍朋友,也没结婚」。而冯春接触到长江漂流,则源于 1985 年 9 月 5 日《四川日报》上刊载的一篇报道了尧茂书漂流长江遇难的文章《长歌祭壮士》。

    1986年4月21日,在几个民间组织和一批年轻科学工作者的倡导和推动下,「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四川省地理学会的一间办公室里正式成立了。中科队要赶在美国人之前完成对长江的首次漂流。与中美联合队只漂流长江上游不同,中科队宣称要一寸不落的实现对长江的全程漂流,他们在报纸上发布了启事,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漂流勇士。

    冯春在《攀枝花广播电视报》的头版头条看到了这条消息,他的内心只有一个声音,「尧茂书前仆了,我要做后继者!」为此,冯春一个月跑了 7 趟成都去报名,表明自己的决心。「这是我的一个机遇,可能也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不甘心一辈子过一样的生活。」

    但参加长漂不是自己想去就能去,除了长漂指挥部要求报名者必须满足的身体素质和年龄等硬性条件以外,还必须通过所在单位和直系亲属的签字同意,才能正式加入漂流队。

    对于没有任何漂流经验的中国人来说,漂流长江就意味着生命的冒险,颇有点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意味,所以家人这一关,往往是报名者最难过的。冯春的母亲在体委工作,是武术教练,思维也相当超前,相对能理解他,所以母亲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而这已经给了冯春极大的力量。而父亲则气的回了山西老家不见他,甚至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在那个「父母在不远游」的保守年代,作为家中老大的冯春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做几乎是「送死」的事,在当时算是「离经叛道」。但又正如冯春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性格使然」,他的骨子里就流淌着不羁的血液。最终,母亲为冯春签了生死状。1986 年 5 月,冯春接到了长漂指挥部的通知,参加集训。

    就在中科队的训练紧锣密鼓之时,美国人的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等进行着,为了实现长江漂流,他们已经准备了 6 年时间。为此肯•沃伦还四次来到中国,对长江沿线进行分段考察。除了信息上的不对称,中美在装备和物资上的差距也非常大。冯春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美国人一艘船的设备耗资 4000 美元,我们是 3000 元人民币;美国人的一只船桨就达 40 多美元,我们的仅十几元人民币;美国人一天的补助是 300 美元,我们是每天两块五毛钱。「其实那个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也对漂流的难度和危险性完全没有概念,」前前后后训练不到 2 个月,冯春他们一行便开赴长江,回想起当年的心情,冯春说,「别人武装到牙齿,我们有的是一腔热血,当时真的就像敢死队一样就去了。」

    1986 年 6 月 6 日,为了赶在美国人之前提前下水,中科队提前来到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镇」的青海省安多县雁石坪镇,这里也是尧茂书当年进江源的地方。在这里,中科队遇到了另一只中国民间漂流队伍——洛阳科考队,16 天后,中科队和洛阳队同时在长江源头下水。7 月 5 号,由美国人牵头的中美联合漂流队在同一地点举行了下水仪式。三只漂流队在长江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探险漂流竞赛。就在中美联合漂流队下水的那一天,提前 16 天启程的中国科考漂流队已经漂出了 1000 多公里来到了金沙江。

    漂流长江,主要是漂流长江中、上游的金沙江。长江全长 6300 多公里,落差达 5400 米。而全长 2300 多公里、天然落差 3000 多米的金沙江,共有大小险滩 1000 多处,是万里长江最险恶的一段,人称「死谷」。尽管环境凶险,但是为了不被装备精良的美国人追上,中科队决定加速加速在加速。

    进入金沙江的第一天,他们就创下了一天漂流 120 公里的最高纪录。一时之间,队员们士气高涨。然而不久之后,在位于四川省德格县的卡松渡险滩,他们遇上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险滩。

    由于事前没有对峡谷进行陆上勘查,当毫无经验的中科队漂进这个看似水流平缓的 U 型峡谷后,拐弯的地方江面突然变窄,前方白浪冲天,涛声震耳,两边是垂直竖立的绝壁,要靠岸己不可能,「漂流艇又没有刹车,进去以后一看,完了,船靠不了岸,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而更令冯春和队友们心跳的是,他看见那里有跌落后又反卷过来的雪浪,这可是漂流者的大忌,俗称「卷皮浪」或称「黑洞」,往往一家伙就会把筏子向后扑翻。前面队友乘坐的的「攀钢号」在浪一落下来时正好借势骑在浪背上幸运通过,而冯春乘座的「前卫号」在连过两个 4 级险滩后,被第三个五级滩上一个 5 米高的巨浪迎面打翻。船上的冯春和李大放两人顿时头朝下跌进了湍急的水流中。「在水里挣扎时感觉胸都要憋炸了,拼命想吸到一口气,但张嘴全是水,当时就感觉一只脚已经踏入地狱了,真想放弃。」这次翻船事故险象环生,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仅仅只是丢失了一条漂流船。

    不久洛阳队在这段江面也发生了事故,同样损失了一条船。面对惊涛骇浪,两队决定合并漂流这一段险滩。合并后由于船只有限,中科队只能有 6 人上船。一天晚上,和冯春同样来自攀钢的中科队副队长何平,悄悄地把冯春叫出了帐篷,他对冯春说,「下面情况不明,攀钢就来了我们两个人,要死只能死一个,我是副队长,我必须往下漂。」冯春至今回忆起来都很感慨,「当时我听了这话很难过,真的很难过,实际上他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

    7 月 27 日,中科队和洛阳队合并后,分乘着中科队仅剩的一条敞篷船和洛阳队的密封船向险滩进发。在他们下水的时候,冯春默默地跪在江边,为他们祈祷。十天后,敞篷船上的何平等人死里逃生,而坐在密封船中的队员孔志毅、杨红林、张军三人却永远的留在了叶巴滩上。这是长漂以来,第一次重大人员伤亡。几天后,美国队也在同一险滩翻了船,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他们决定放弃继续漂流长江。

    经历了惨痛的伤亡,中科队在要不要继续漂流长江上首次发生了分歧,毕竟接下来要遇到的是更为凶险的虎跳峡。但为了实现一寸不落全程漂流长江的誓言,最终大家还是决定继续漂下去。有了叶巴险滩的惨痛教训,中科队在面临虎跳峡时谨慎了许多。

    虎跳峡,位于云南和四川两省的交界处,以「险」名闻天下,在 16 公里长的江段上,水面的垂直落差达到 208 米,而且江面奇窄,一块巨石兀立江心,传说一只老虎曾凭此石一越过峡,因而得名虎跳峡。虎跳峡分为三段,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上虎跳由王岩和李大放成功征服,中虎跳由王岩和彦柯成功漂过,在漂下虎跳的头一天晚上,中科队正式开会,定下漂下虎跳峡的队员,王岩和杨欣。

    在完成了同样九死一生的虎跳峡漂流后,长江下游的漂流相对顺利了许多。1986 年 10 月 14 日,中科队到达四川省宜宾市;1986 年 11 月 12 日,洛阳漂流队抵达上海吴淞口;11 月 25 日,中科队也随后抵达,举行了江海祭拜仪式。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完成了所有补漂,为长漂画上一个无可置疑的句号。中国人一寸不落全程漂流长江的誓言,在 175 天的时间后终于实现。

    冯春他们在当时无疑是民族英雄,而那也确实是一个需要英雄的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急于在世界面前证明自己,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梦想。无论是 1984 年中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1986 年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还是冯春他们首漂长江,都承载和唤起了很多人的民族情怀与对生活的激情。长江漂流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它是一次壮举,有人说它是不理性的冒险而非探险,有人问十个人(包括一名美国人)的牺牲换来「首漂长江」的荣誉到底值不值得?这个问题也许很难回答,三十年后回首再看当年的长江漂流,当年的长漂热可能是冲动的、不理性的,但评述历史不能离开历史与时代背景,毕竟他们用惊人的毅力与无比的勇气承载了很多人在生活中无处安放的情怀与梦想,但在现今时代,很少有人愿意做探索未知的第一人,甚至大多数人永远也不会做这样的事。

    长江漂流之后,漂流运动就成了冯春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者用冯春的话说,「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漂流。」经历过大风大浪、大悲大喜的冯春,对于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悟,「无论是人生还是河流,刚开始时都是雪山冰川慢慢融出的涓涓细流;到了中间高山峡谷,惊涛骇浪,如同人生百态;等到东流入海,一切已经归于平静了。只不过有的人能走完全程,有的人在半道就迷失了。」而冯春一直掌舵自己的「漂流船」,从未停下脚步。

    在继续自己毕生的事业漂流运动的过程中,冯春的身份也经历着从漂流亲历者到推广者的转变。「其实漂流运动是一项非常适合大众的休闲运动,国外都是是从游玩再到探险的,我们是上来就漂流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长江,搞得大家觉得户外门槛很高,其实不是。理念不同才导致大相径庭。」

    对于漂流乃至户外运动的理念,冯春说现在和过去很大程度上不一样了,「户外活动关键还是准备,包括精神上的准备、体能上的准备、装备上的准备,而装备有时候是能救人的,」冯春说当年长漂的「无知无畏」并不适用于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户外运动也逐渐大众化,「户外运动还是要理性,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争强好胜,毕竟户外是探险不是冒险。」

    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437679

【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仗IT之剑走天涯
      他们是互联网世界中的侠客,用技术的力量帮助公益组织解决难题,仗IT之剑走天涯。
    • “青年大学习”第四季第三期来啦!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本期主题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到底讲了些什么呢?快来看看吧!
    • 跟着总书记下团组
      每年两会,习总书记都会深入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今年他说了哪些金句?青小豹带你学习!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