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资讯
APP下载

《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发布: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降幅明显

发布时间:2018-10-21 17:0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晨赫 左琳

    中青在线讯(实习生 左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10月20日在京发布的《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报告》显示,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整体改善、创近年来新低;公司治理风险日趋突出;国企上市公司风险指数有所提高。

    报告还披露,2017年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为23.993,比2016年的24.495下降2.05%,下降幅度较为明显。金融业是2017年法律风险指数得分最高的行业。金融业的法律风险指数为34.085,是上市公司整体均值23.993的1.4倍,行业排名第46名。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攀升、信用债违约潮来临等风险都在不断暴露。此外,信托、租赁、网贷、企业应收款和债务市场的违约金额也较大,整个金融领域的风险不容小觑。

    报告是在由法制日报社和中国政法大学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与合规指数发布会暨2018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高峰论坛上发布的。该报告自2008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今年是第十一次。

    赛尼尔法务智库总裁、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课题组负责人史志伟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他介绍,去年经济企稳,企业经营改善,整体风险有所降低。2017年全市场有950家上市公司是大股东,增加了24%,只有四分之一开展了多元化的经营,比上年下降了14%。“上市公司越来越聚焦于主营业务,摒弃多元化的拓展。这也是在整体经济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开始回归主营业务,采取更谨慎的风险策略。从这种动向来讲,可能我们上市公司要特别关注整个市场的主流战略趋势。”

    在公司治理风险日趋突出方面,史志伟介绍,从董事会规模看,2012年到2017年,上市公司董事会人数的规模一直处于下降态势,且大量的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没有达到法定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有1110家上市公司董事会小于等于8人,三分之一的公司董事会的规模小于法定人数。作为公司的核心,这是很重要的风险。

    报告还披露,从2012年开始就处于下降态势的国企风险,在2017年6月以来首次逆转上升,这很大程度上源于非标报告的驱动。非标报告即对注册会计师带解释性说明的“保留意见”、“无法表述意见”和“否定意见”,表明的是对会计披露信息准确性、全面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发布的负面意见,会对公司的信用、再融资、上市地位和价值产生巨大影响。在2017年,有13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报告。国有上市公司占整个上市公司数量的29%。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企上市公司风险下降的趋势得到逆转,开始上升。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保国在论坛中提到,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3850余家上市公司是中国企业的突出代表,上市公司法律治理状况既直接关乎企业自身发展前景、影响投资人利益,也反映我国商业法律环境的规范化治理水平。

    常保国说,四天前的10月17日,中国有1299家上市公司市值下跌近30亿元。截至10月11日,共有1700只个股跌幅超过9%,占A股的36%。而根据经济学家叶檀的梳理,2015年“股灾”以来三年多的时间里,有2000多名上市公司董事长辞职。

    常保国分析,董事长辞职的原因很多,例如触碰了股权质押的红线,或违规、违法运营。这里面既涉及到违规吸纳社会公众存款,也涉及合同诈骗和严重违纪。政府、监管部门出台监管力度史无前例的措施,也是为了治理中国股市、债市的乱象。报告的发布,对资本市场是一项社会服务,能够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学兵介绍,这些年,包括上市公司在内,一线律师事务所迫切地感受到企业对于合规业务的法律需求愈发增多。他们由被动地处理案件,发展到主动进行合同审查和合规审查,进而发展到企业主动进行风险控制,直到主动进行全方位业务合规的梳理和建议,以使得企业业务更好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规章、制度、管理方面的需要,避免可能风险。

经济部编辑
【编辑:张曼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