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华西村:让年轻人创业“淬火”

发布时间:2018-04-25 06:0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润文

  不久前,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镇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的带领下,35名华西村青年前往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哇麻村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是华西村对年轻人的一种特殊锻炼,自2013年起,华西村每年都要组织企业青年骨干到贵州、青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已有200多名年轻人参加过社会实践。

  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看来,这是给年轻人“淬火”,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西部农村,另一方面是为了吃苦,体会华西村当年创业的艰辛。

  2013年,41名35岁以下的华西村青年一起去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参加社会实践。临行前,吴协恩叮嘱了大家三点:一要肯吃苦,二要能表率,三要有收获。

  “住在毛坯瓦房里,墙壁没有粉刷,孩子们平时都吃不到鸡蛋,吃饭只有一盘炒南瓜。”那里的境况让华西村青年吴丽萍至今印象深刻。

  喂猪、割稻子……这些看似简单的农活,从华西村来的年轻人起初干得很吃力。割了两垅水稻,吴丽萍的手上就起了水泡。

  但他们坚持了下来,逐渐融入了当地生活,农活也干得越来越有模有样。

  这次实践活动还让吴丽萍“结了一门亲”。她的房东有个9岁的孙女娟娟(化名),孩子双腿残疾,不能行走。但娟娟告诉吴丽萍:“我不想一直待在家里,我想和别的孩子一样能够走路。”

  在华西村举办的“我有一个梦”活动中,吴丽萍把娟娟带到了华西村,发动大家为她捐了5万元作为康复训练费用。现在,娟娟已经能走路了,上小学五年级,成绩全班第二名。

  华西村村民朱孙华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本色”,“想到我们华西村当初也是这样创业干起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本色,要把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到工作中。”

  “青年时代多体验一点艰苦,多感受一些老一辈的不易,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年轻人对自己有了更高要求,才能够凭自己的能力造福家乡、造福社会”。吴协恩说。

  2017年5月,为了让年轻人充分展示才智,华西村党委设立了“华西青年智慧论坛”,每月一期,每期设定不同的主题,由青年主讲。每期《华西月刊》也都会刊登青年的“金点子”。

  在去年11月举行的青年智慧论坛上,90后朱基芳提出,华西模式应该跟上潮流,适应新的商业形势。“我们的品牌要年轻化、接地气,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和年轻人做朋友,大力发展B2C商业模式。”

  朱基芳在华西村下属的江苏欧莱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工作,去年“双11”活动中,他们公司的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在天猫销售排行榜上排名第八。

  对电商颇有研究的朱基芳认为,华西村应该把一些老品牌“改造”成年轻人喜欢的“新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把华西村的理念传递给用户。

  朱基芳的建议得到了华西村党委的肯定,在主题为“华西村的下一片蓝海在哪里”的青年智慧论坛上,她获得了金奖。“这对我是一种认同和鼓励,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会继续钻研,争取有更多创新。”朱基芳说。

  从2017年起,华西村开始进行用人制度改革,不论是本村村民,还是外来职工,都规范竞聘,实现同工同酬。通过这一改革,去年有49人辞职,55人成功竞聘上岗。

  汪方能是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特种化纤厂副总经理,从中石化辞职到华西村工作已经有15年。汪方能介绍说,目前公司的3名高层负责人,有两个是外来的,中层员工有80%是外来的。

  “华西村吸引人才,尊重人才,对我们这样的专业人才非常信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汪方能说,在化纤行业特别困难的时候,华西村的领导对他们十分信任,支持企业从原来的服装面料向生产湿巾、面膜等新产品转型,公司最终实现逆市增长,近十年来都没亏损过。

  “对于年轻人,既要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又要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吴协恩认为,年轻人就要敢想敢干,“摔倒了也没关系,站起来,拍拍灰,继续走!”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