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资讯
APP下载

同济大学首设创新实验区 28名新生试水创新课程

发布时间:2017-12-29 12:5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烨捷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12月28日,记者从同济大学召开的2017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同济大学今年将在全国首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又作出新探索。

  同济大学2016年10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面向全校本硕博,开展创新创业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校长钟志华担任学院院长。创新创业学院全面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全校创新创业政策制定,引领全校创新教育理论研究,组织实施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测评,发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白皮书,开展创新创业学位教育,组织实施创新创业专业招生。

  今年学校首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月,学生自愿申请报名,今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已有设计创意、土木工程、物理科学、艺术与传媒4专业共28名新生进入这一实验区。进入该创新实验区的同学,除了完成所在专业正常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在2年内完成《创新创业前沿导论》《创新方法与创业基础》等5门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调研》《创业案例研究》等4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实验区的学生拿满18个学分后,可获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程证书,今后再选修12个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即可申请创新创业辅修学位。

  这些学生不仅有“学业导师”为他们授课,有来自校内外的“创业导师”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还有“服务导师”为他们提供财务、人事、法务、专利等企业创办、运营方面的咨询。

  邓典涛是同济大学2017级土木工程学院大一新生,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首批学生。不久前,他联合同为该实验区学生、设计创意学院大一学生及高年级学长自主设计的、可实现多种预警功能的一款智能头盔,在全球性大学生创新竞赛ARDUINO项目中获好评。

  一学期下来,他学习了不少创新创业的思想和方法,了解了一些学科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感觉收获很大。”

  在首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招生的同时,这学期,创新创业学院还通过“+1”模式招收68位来自不同学院的有志创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共25个创业团队。通过创业技术课程、创业管理课程、创业者分享、科技创新讲座、创业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企业初创。在学生完成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后,可给予学分。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2个创业团队获评“杨浦之星”,2个团队获“上海创业基金”支持。

  上个月,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致力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产业创新生态演进系统研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新工科”和跨学科项目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政策保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体系和评价机制等领域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尤其将加强与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如土木、汽车、材料、电信、交通、物理等,开展以大健康、大交通、大城乡等相关的具体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案例研究。

  据介绍,同济大学结合自身学科特色,突出创新创业和新工科交叉,正在建设创新创业本科专业。创新创业学院正在认定校内通识课和各专业专业课程中含创新创业知识点的课程,通过本科生院学科交叉课程建设计划,与8个学院开展8门学科交叉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同济大学还将探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探索学生在校内和毕业后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建设。

经济部
【责任编辑:齐琪】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