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为自贸区添一把智慧、便捷、开放之火

发布时间:2017-12-15 16:2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想 李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李想 记者 李玥

    走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一幅实时变化的图像记录着所有事项的办理时间;政府职能管理方式从以事前审批为主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审批流程简化了,这让进口产品上架时间由5个月缩短到5天,企业加速向前……

    王金宝掏出手机,一一拍下这些场景。他递过来的名片上,印着“智慧城市总师”的头衔,但另一层身份鲜有人知——新加坡留学归国人员。

    一周前,欧美同学会组织了20多位像王金宝这样的留学归国人员来到上海自贸区,他们之中,有研究多年航天技术的工程师,有教授经济学的博士生导师,还有律师、检察官、董事长……来自不同行业的人聚在一起,为上海自贸区提出未来的建设方案。

留学归国人员建言上海自贸区

    大厅中播放着一段宣传片。四年前,2013年9月29日,我国的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在浦东挂牌成立,国家改革开放高地被种上了一块新的“试验田”。

    王金宝对浦东印象深刻。

    2012年,包含浦东在内,中国277个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启动,那时,就职于航天科工集团的他正在研究“怎么让城市更聪明”,关注智慧城市在各地的落地情况。

    现在,王金宝能明显感受到上海自贸区的智慧所在——从需要大量人力保证进出口贸易的地方,逐渐变成通过网上综合监管平台,随机检查食品企业和执法人员情况;港口的集装箱从装卸、运输、仓储逐步实现全自动化运作,污染零排放。

    在王金宝看来,很多智慧理念源于不断地汲取经验。如今随处可见的二维码,正是王金宝带回国技术。20年前,王金宝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念书,学习了很多新鲜的的城市运营模式。北京奥运召开期间,他借鉴新加坡的二维码、溯源等技术,完成了北京市批发市场安全监控系统,以及现在被广泛应用的冷链技术——扫码就能看到每一块肉的产地、来源、温度,各个生产环节清晰可见。

    “智慧城市没有终点,随着技术的变革,城市将越来越聪明。”王金宝说,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技术应用,将打造更加智慧的园区,让上海自贸区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仅拥有聪明的大脑,上海自贸区也变得更便捷。”一位留学归国人员看着服务大厅中K线图(K线图,能够全面透彻地观察到市场的真正变化——记者注),留下这样的评价。

    屏幕上,每个人、每件事办理时间的变动,都会影响这条线的走势。在中国海油大厦管理分公司总经理侯国强看来,“流程简单了,电子化了,转型就是让你感觉自己被服务。”

    在这里,包括“证照分离”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潜移默化地改变“政府服务”: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将检查结果公示;设立网上督查室,确保审批高效、服务优质;政务大厅的巨幅电子屏上,实时更新各个窗口、区域的办结时限,接受人们的监督……

    这样的体系造成了一系列转变——四年来,新注册的企业超过4.9万家,大大超过了上海自贸区试点改革之前的二十年。截至今年9月13日,全国自贸区共有A股上市公司143家,其中上海自贸区最多,达69家,占比接近一半。

    四年来,这块试验田两次得到扩展,面积从起初的28.78平方公里,到如今超过120平方公里。“投资、贸易、金融的国家试验田。”一位留学人员看过宣传片后留下这样的评价。

    “自贸区不再是贸易,它变得更加多元了。”研究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山东大学商学院教授刘文感到惊喜。她曾两度在英国、美国访学,近些年频繁在中韩两地推动两国经济建设,在她看来,不仅要推进自贸区建设,还要推进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应当更多的“走出去”。

    刘文感受到了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红利。2015年,在中韩两国政府的推动下,她所在威海地区被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以往要像出口一些海产品到韩国,需要经过经过长时间等待,走复杂的检疫流程,“到了韩国,很多章鱼都死掉了!”而现在,运输到韩国海鲜的时间缩短1/3。这位教授还感受到,在自由贸易的背景下,中韩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正在升温。

    平日里,刘文带着不少韩国的博士生研究课题,“中国学生每年也有一批去韩国留学,95%以上的留学生都会选择回国就业,国家离不开这些人才。”

    “润物细无声地为自贸区培养国际人才。”欧美同学会东南亚与南亚分会副秘书长周虎城接过话。作为联系各国留学生的“纽带”,他频频强调“人才”二字。“到国际组织和海外学习先进的贸易经营,设立全球贸易人才奖学金计划,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培养它们的人才,扩大中国海外的朋友圈,从而提升自贸区创新的国际步伐。”

    每年,刘文有很多时间都在各个国家访学,调研。“国内外差距越来越小,你会看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几乎没什么区别,很多留学人才愿意回国发展。”这位教授还注意到,中国的航班在其他国家越来越普及;会汉语的签证官明显多了;不久前的一个国际论坛上,她甚至发现两个意大利女博士在研究中国土地改革政策和周恩来。

    “国家发展和留学生归国大潮是相互的。”一位参加自贸区讨论的留学归国人员说。

    如今,中国已有11个自贸区。进口商品更加便宜、放心,老百姓不出国门就可以体验外资医院的医疗服务,自贸区内创业门槛更低,有很多税收优惠政策。这背后一系列的改变,离不开人才的贡献。

    在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看来,留学归国人员带回了先进的技术、理念,但更要让他们看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发展。“希望通过这样的建言形式,把留学生的先进思想带到祖国四面八方,成为了解新时代国情的窗口,更好地服务中国发展。”

【责任编辑:产娟娟】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