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文化观察

金庸的“含金量”

发布时间:2018-11-06 06:0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韩浩月

  金庸去世带来的话题还在继续,但已经由怀念转为讨论金庸的作品是否可以划归文学范畴。金庸的武侠小说当然是文学,但现在的讨论中心,更多是以纯文学为出发点,来对金庸作品进行重新打量,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庸小说是被当成通俗文学甚至不入流的地摊文学看待的。

  金庸的作品没有变,但对他作品含金量的判断,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网友众多怀念金庸的评论中,不乏有上中学时看金庸被老师骂低俗的记忆,金庸小说有段时间也成为不准被销售的禁书,而对金庸小说发出的低评价,大多是从文学含金量这个出发点开始的。

  但金庸去世,人们开始再度关注他作品的文学性,这不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而进行的拔高,而是站在现在的角度上,把金庸放在整个文学史中进行考量。复旦大学教授严峰所发表的微博,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他说“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作家了”,严峰认为,金庸“出身海宁书香门第,经过现代大学教育,在中国最多难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从内地到香港,见过人世的真相,体验过最无望的爱情,经过记者写作生涯的职业训练。以上种种传统与现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条件,再加上天生禀赋,在香港这个承接古今、贯通中西的大熔炉中反复锤炼,方能练成绝世神功。”

  作家六神磊磊也觉得,20年前认为金庸小说是“四大俗”是一个错误,他已经触摸到了文学最高殿堂的光辉穹顶,金庸对于传统人文的继承,他作品中的至上境界,以及文字本身的成熟与优雅,已经融入了民族性格,成为影响中国人思考与行为形式的重要作家之一。这样的作家,他的作品不算文学,什么才算?

  金庸曾经的批评者王朔,在这股讨论热潮中也频繁被提及,在对金庸与王朔的对比中,很多网友认为金庸才是真正的文学,王朔的不算。这样简单地对比,更多是情感因素使然,金庸构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武侠世界,并且在里面融入了稳固的价值观,而王朔则用语言冲击了一个时代的话语方式,他们两位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但显然,金庸的文化底蕴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专栏作家潘采夫在认同金庸已经写进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当中的同时,也对金庸对他青少年时期的影响抱有感激之情,他形象地称,“琼瑶和金庸都是青春期的劳改专家,一个把灵魂冲动的底线牢牢控制在嘴巴,一个把肉身澎湃的出路指引向练武。”

  的确如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活动与思想虽然活跃,但社会氛围总是萦绕着驱逐不掉的清教徒气息,金庸与琼瑶的作品,用对情爱的大胆描写,对大众的情感世界造成不小的冲击。虽然金庸的文学成就比琼瑶要高,但在当时的阅读环境下,他们都以古诗词为基本功,以儒释道的文化精华为底线,鼓励人们勇敢地去突破与创造。金庸作品给读者带来的豪情万丈与耳热心跳,即源于他作为一名文化保守主义者对浪漫的渴望感染了大家。

  金庸是浪漫的。金庸的浪漫体现在他借书中人物说出的情话,比如杨过“过儿只有一只手,一样可以抱着姑姑你”,萧峰“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有这么一个阿朱”……这样的话语在金庸的书中有许许多多,并且穿透时光放在今天仍然不落伍。

  但情爱的浪漫仅仅是金庸式浪漫的一小部分,他对生活真谛的超前预见性(退隐江湖,花前月下),他通过对武林的描写传递出对理想社会的想象(秩序第一,正义必胜),都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并且这种浪漫思维,至今仍然固执地生长在无数忙碌的中国人内心,金庸以及他构建的金庸世界,时而让人们不自觉地陷入短暂而沉静的幻想中。

  金庸起码陪人们跨过了三个时代,分别是新文化运动之后以白话文为载体的思想启蒙时代,办报出刊与纸书出版的文学黄金时代,以电视机为客厅中心的影像消费时代……但在互联网兴起之后以无厘头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减弱了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的影响力,互联网时代是金庸被逐渐遗忘的时代,但他的去世,不仅唤醒了人们对他的记忆,感谢他在物质与精神皆匮乏的时代,为普通大众提供了难得的陪伴作用,也会加速他的作品进入经典文学序列的步伐。

  金庸盛行的时代,那种理想主义与浪漫,在未来的日子不复再有,站在智能时代的门槛上回望,金庸真的像过去站在城门顶的大侠,在与众多文学大家的比试中,他独树一帜,令人肃然起敬。

【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