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工程”取得新进展

已搜集各类近代史料12余万种

发布时间:2018-09-19 12:4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董碧水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中国近代文献”指的是形成于1840年至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手稿、书札、档案、传单、海报、图片、海报以及电影、唱片等各形式。

    记者从9月17日在浙江绍兴举行的“近代文献保护工程”推进仪式上获悉,这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工程经多年前期运作,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

    据介绍,至今这项文化工程已搜集各类近代文献史料12余万种,其中文学卷的诗歌和散文卷首编已于本月正式出版,教育和艺术卷首编也将在今年年内出版。

    据介绍,涵盖文学、经济、政治、教育、艺术、军事等各领域的中国近代文献,数量巨大“浩如烟海”。据初步估算,数量超过了存世的古籍总量,且散落在各地藏书机构。

    “目前,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相关专家介绍,由于受限于种种条件,对于中国近代文献,国内至今尚未进行过一次系统、完整、权威的整理。而受纸质、印刷等条件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存的中国近代文献受损严重,不少历史记忆正随着纸张的损毁而消失。

    为填补这个文化保护的“缺口”,2006年以来,绍兴市采取政府主导和社会化运用模式,通过整合出版社、优秀文化传媒企业、图书馆等力量,开展有关历史文献的整理挖掘、开发再造和数字化转化等,并广泛收集文献资源。

    据悉,绍兴启动的该项文献保护工程首次集合了大陆、港台、欧美等收藏机构的“全球性文献资源”,涉及经济、文学、教育、艺术、史地等六大内容。目前项目已整理类编经济、文学、教育、艺术卷,后续文学卷(小说、戏剧、理论、外国文学)及其他如艺术、教育、历史地理正在寻求与相关出版组织合作中。“整个出版工程将在8至10年内全面完成,预计投资6到7亿元人民币。”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认为,落实推进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工程是文化使命使然,也是绍兴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表示,中国近代文献是20世纪中国走向世界开放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转型时期中西方碰撞的文化实证。“作为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绍兴将承担起文化名城的使命责任,聚焦保护、传承,为近代文献保护、弘扬优秀文化作更大贡献。”

    在当天的推进仪式上,还举行了近代文献保护工程指导委员会首批顾问的聘书颁发、“近代文献保护工程”文学卷、教育卷、艺术卷出版通报暨文学卷首发,发布了《近代文献保护工程绍兴宣言》。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曦、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北京大学原中文系主任陈平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作主旨发言。

    在下午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学术界、出版界、传媒界、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还就近代文献保护工程的文化价值、当代意义及其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研讨。

文化副刊编辑
【编辑:张曼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青年大学习"第八期开课啦
      如何切实落实从严治团要求,快来观看网上主题团课第八期,与伙伴们一起交流分享,青年大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
    • 浦东28变
      全球金融机构汇聚陆家嘴;自贸区一大批制度创新的“试验成果”推广到全国……这些都佐证着——开放是浦东的基因。
    • VR展厅里的新浦东人
      他们带着执着与梦想,见证了浦东的腾飞,陪伴了浦东的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展厅,走近“新浦东人”。
    1/3
    网评
    新闻排行榜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