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快评

“小师父”群体是大国制造的“家底”

发布时间:2018-09-19 05:4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章正

  参与制造坦克、给核反应堆部件焊接、为国产飞机发动机制造提供工具、保障筛选金矿机器运行,在本届振兴杯赛场上,各个领域的青年高水平技术工人云集于此,在赛场上一较高下。

  从00后到80后,这群参赛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骨干,别看他们年轻,不少人的工龄已经超过了10年,其中大部分已经开始带徒弟。这群正在崛起的“小师父”群体,构成了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中国航天一线的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刚刚30岁出头,某参与航母设计的研究所,团队的平均年龄也不到37岁,领军人物年龄更在35岁以下,年轻人在科技领域已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少帅”现象。足以与此相媲美的,就是我国在制造领域骨干技术队伍的“小师父”群体。如果把科技人才看成是国际竞争的尖端人才,这群年轻的“小师父”就是支撑尖端领域人才优势的“家底”。他们有多重要?他们往往正是精干的科研团队人才队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设计人员的诸多创意,需要靠这群朴实无华的年轻人变成现实。

  一提到大国工匠,社会舆论总是关注那些成就非常突出的资深大师。有人会说,大国工匠实在太少了。的确,这样的问题存在,却鲜有人关心,这些大国工匠从何而来?大国工匠非一日成长,我们却对大国工匠的成长太急于求成。要知道,现在优秀的青年工匠,才是大国工匠的后备军。因此,关注大国工匠的成长,不妨为这些青年工匠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尽管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并不需要每位员工都成为顶尖工匠。但国家和企业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既有完善的职业技能普训机制,也有“振兴杯”这样的发现人才的制度,对适合成为拔尖人才的青年着重培养。

  当然,对类似“小师父”群体的关注,切忌不能过于着急,更不能速成。培养年轻技术人才,一定要找准教育规律,不然很容易让这些年轻人才出现职业倦怠期,人才资源进入枯竭阶段。对于企业而言,一定要杜绝对青年关心忽冷忽热——领导重视了就关心,不重视就让青年自我成长、随波逐流。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就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不妨发挥企业中类似国家技能大师这样专业人才的作用,让他们承担起发现、培养和储备人才的工作,比如建立高师带高徒的机制,让青年有目标可持续成长。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青年大学习”第八期开课啦
      如何切实落实从严治团要求,快来与伙伴们一起交流分享,青年大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
    • 浦东28变
      全球金融机构汇聚;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试验成果推广到全国,这些都佐证着开放是浦东的基因。
    • VR展厅里的新浦东人
      他们带着执着与梦想,见证浦东的腾飞,陪伴浦东的成长,一起走进展厅,走近“新浦东人”。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