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引狼入室”升职无望,还被兄弟背叛
丁伟光虽然在这家电子产品公司任部门经理才两年多,但因为积极上进,几个项目都完成得不错,颇入总裁法眼。拿了一次卓越员工奖后,他变得有些高调了,跟其他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只要己方占理,态度就有些跋扈,在公司里人缘不算好。
这时他们部门的领导突然被其他公司挖墙脚,总裁有意继续提拔丁伟光。突然有这么个机会摆在眼前,丁伟光心里又有点打鼓了,自己就任部门经理时间尚不长,立马往上跳一级,不知能否胜任呢。正犹豫期间,形势又起了变化。因为其他部门的人对丁伟光的行事风格颇有意见,所以部分高管并不赞同马上提拔丁伟光,反而推荐了其他人选,总裁也动摇了。听到风声的丁伟光思量,此时万一调来个跟自己不合的上司,那不仅堵住了上升通道,而且日后工作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般自主了。这时,他想起了李晓明。
李晓明是丁伟光在上一家公司时的“兄弟”。两人差不多时间进公司,脾性相投,工余也时常约着吃饭打球,交情不浅。李晓明业务水平高,善交际,后来跳槽去了业内一家大公司,发展得挺不错。
丁伟光知道李晓明前段时间在公司的政治斗争中败落,心情郁闷。他想,不如趁机推荐李晓明做部门领导——朝中有人好办事儿,以后这个位子不还是我的吗。
李晓明一开始不太想跳槽,毕竟他那家公司大牌,这边给出的职位不低,但还是降格了。丁伟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虽然我们公司小,但这两年发展得不差啊,哥们儿你过来帮我两年,就两年时间,到时以你的工作经历加上现有职位,再杀回大公司上一新台阶,不费吹灰之力。李晓明就心动了。
不过丁伟光的下属们觉得不妥当。职场机会稍纵即逝啊,还是去大老板那里争取下吧,可别过了这个村没了这家店。丁伟光性格比较固执,依旧认为与其冒失败风险,不如拉入盟友确保万无一失。“放心,晓明是我兄弟,说好过来暂时帮我的。长期啊,这里庙太小了人还看不上呢”。
一切如丁伟光所计划的,李晓明跳槽过来就成了他的上司。有私交打底,两人工作上配合得不错。李晓明对手下人比较严厉,但人前说起丁伟光,都是称赞,也不讳言自己当初是其举荐过来的。丁伟光因此更得意了,跟下属说,看,就说了我兄弟是来帮我的,到时候也一定会挺我的。
一晃两年多,李晓明的第一期合同快到期了。虽然没明说,但丁伟光认定,既然当时说好了两年,那李晓明肯定不会续约,而是推荐他来继任。下属们觉得有点悬,丁伟光却坚信有约在先,“而且这两年我经历了那么多事儿,现在再跳一级,资历经验都已经足够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一个月后,丁伟光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李晓明续约了。升职无望,还被兄弟背叛,这双重打击气得丁伟光几乎要吐血。尽管后来李晓明找他谈过,委婉表示续约是因为大老板的极力挽留,也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忘记提携丁伟光,等等。但丁伟光知道,所谓兄弟情已经没了。
那段时间丁伟光频繁拉同事出去喝闷酒,酒一上头就拍着桌子自嘲“引狼入室”。说得多了,各种流言蜚语自然也传到李晓明那里。但李晓明不动声色,人前依旧跟丁伟光称兄道弟。大家私下说,到底是高管,气量不一般。
没多久厂里出了个工程事故。按照以往惯例,为了保护手下的工程师,也为自己少担责任,丁伟光在一些关键工艺数据作了点假。因为不算特别严重的事故,他也没太放在心上。突然有一天,李晓明召集部门全体员工开会,称上头收到多个举报,有人在事故中作假,他必须要给出交代。随即李晓明像审犯人一样,将丁伟光手下的几个骨干隔离到小房间,一人发张小纸条,要求写出谁作假,共有几次……大家为了自保,纷纷如实招供。厚厚一摞材料呈到领导层,大老板虽然觉得丁伟光潜质不错,但也不得不作了批示,将他调离总部,派去一个二线城市分公司。
丁伟光没有接受这个调令,他辞职了。离开前他语重心长地跟下属们说,记住,职场无兄弟。
“推心置腹”更加清醒,再见还是朋友
于敏没想到行里前一阵子搞得热热闹闹的竞聘,最后空降到她所在的国际业务处的领导,竟是她的前同事晓丽。算起来两人相识也有10多年了。大学同系不同班,毕业后都留在省城进了同一家银行。虽然是不同处室,但一起参加过几次单位培训,相互也都熟悉。后来于敏当时的上司跳槽到这家商业银行,把业务精湛的于敏也挖了过来,两人的联系就很少了。
不过朋友聚会时于敏也时不时会听到不少晓丽的消息,知道她上进心很强,周末一直坚持参加英语培训,考了不少专业相关证书,后来居然在一堆硕士和海归中杀出一条血路,做到了银行中层。现在晓丽不仅跳槽换岗,还成了于敏的直属领导,这魄力和勇气都令她震惊。
但晓丽显然早已把处室情况摸清,见面时主动伸出手来:于敏你好,好久不见。那微笑那语气,仿佛一个亲切的老大姐问候职场后辈。于敏正想回“晓丽你好”,张嘴就清醒过来,生生改成“王总好”。晓丽点点头笑,别那么客气。
不可能不客气。士别三日,如今的晓丽早已不是当初在食堂一起吃饭聊八卦的同事晓丽了。不知是为了树立新官威严还是习惯使然,于敏觉得晓丽好像特地跟她保持距离,说话也带着点领导架子,指令式的。倒是科室其他同事时常拿晓丽跟于敏开玩笑。你说你,当初都是同条起跑线的,你进行还早呢,还是业务标兵呢,咋现在人就成了你的顶头上司了。
说完全不在意,当然是假的。其实早前竞聘的时候,于敏的老领导还鼓励她去参加呢,是于敏自己婉拒的。她虽然是行里出名的业务高手,但性格自由散漫,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也毫无职业发展计划。生活就是这么戏剧性,明明是自己觉得不适合管理岗位,但一旦空降前同事领导,心里又有些后悔和嫉妒了。
晓丽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会儿业务研讨,一会儿修订规章制度,同事们感觉不仅压力大了许多,还平添不少无用功,私底下难免要发牢骚。于敏作为曾经和现在的同事,成了大家极力打听的八卦源主力。听说王总在××行升得快是因为跟某某是亲戚?王总跳槽是因为她在××行的靠山退休了?她以前也是这种做事风格?
于敏虽然知道职场忌讳八卦流言,但压力大时也忍不住要吐吐槽。比如大家觉得晓丽特别喜欢干一些场面活儿取悦领导,于敏嘴一快,就说了点往事旧闻。“她就是这个风格啦。以前在××行,她知道行长每周例会前会到各处室转转,她就专捡这个时间组织大家开会讨论业务。有时候根本没啥好开的,行长一走大家也鸟兽散了。”诸如此类,大家一起说说笑笑。
有一天晓丽突然约于敏叙旧吃饭。饭桌上的晓丽好像又回到了前同事的模样,端着的架子没了,语气轻快了,还有些推心置腹的感觉。晓丽回忆起大学时期的一些趣事,分析起了于敏的性格和生活变化,然后她话锋一转,开始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承受怎样的压力,在新环境里又如何不易。于敏冰雪聪明的,一听就知道晓丽叙旧的本意,立刻从同事情深中退出来,把自己放回到下属的位置,表忠心自己会无条件支持晓丽的各种举措。
这场“推心置腹”并没有令于敏和晓丽的友谊升温,反而让于敏更清楚地看清了两人的职场位置。她把若有若无的嫉妒心收起来,告诉自己,新同事还是旧同事又能怎样呢,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才是职场立身之本啊。
最终令于敏大舒一口气的,是晓丽后来又跳槽了。据说新开的那家地方银行给出了非常不错的薪水待遇。于敏一点儿都不觉得嫉妒,反而觉得由衷地开心和轻松。
晓丽跟大家告别的时候,于敏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真诚地祝福:“再见,新工作一切顺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