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申恒涛:

科学家创业让“天下无贼”

发布时间:2018-07-24 05:5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聪聪 孔媛媛

  申恒涛 受访者供图

  36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时,申恒涛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创业。

  这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2014年踌躇满志地来到电子科技大学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一心想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狂奔。

  然而,国内如火如荼的创新创业氛围让申恒涛的人生有了另外一种追求。2015年起,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密集出台,不断给科技人员创业“松绑”。他像选择回国一样毫不犹豫地创业了。

  申恒涛先后创办两家公司,致力于将AI技术落地,与安防领域对接提高生活效率、降低成本。他现在追求两个目标,一是在学术上保持国际顶尖水平,二是把顶尖的学术转化为产品。

  科学家创业很“悠然”

  与一般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各种“兵荒马乱”不同,申恒涛并没有感到创业难,只是工作节奏更快了。2017年12月,他创办自己的第二家公司“考拉悠然”,第一个AI安防产品从技术转化攻关到落地只用了1个月。只做了一次公开宣讲,底下听会的投资人就找上门来主动投资,很快签了Pre-A轮协议。

  之所以有比较“悠然”的创业状态,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申恒涛坦言有三大原因:

  一是创始团队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他们基本是跟着申恒涛从澳大利亚回来的计算机专业博士。团队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从信息的感知获取、分析识别,再到信息的融合管理、推理预测,覆盖人工智能产业链”。

  二是公司确立了提供人工智能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向,比如不少公司的人工智能只做人脸识别,而“‘人脸’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起点,我们是多模态识别(动作识别、行为检测、跨媒体分析),强调数据综合分析和事件预测”。

  三是中国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科研人员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以前是不允许高校院长创业的”。他坦言,在国内行政职务会带来资源集中,创业的成功率更高。

  如今,“考拉悠然”专注三大领域:一是校园的智能安防平台,比如针对学生异常行为作分析预警;二是公安实训平台,通过各种实战训练提高破案的准确率和办案效率;三是物业门禁安防一体化平台。

  公司的第一套系统装在了电子科技大学的3栋院士楼里,自从装上智能安防系统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失窃现象。这让申恒涛有了更多信心:“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AI定义新安全,让‘天下无贼’”。

  国内产业需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不停地被产业需求推动向前。”申恒涛在计算机专业领域有20多年的积累,人工智能应用可以直接改变人们的生活,让他有了与做科研、发论文不同的成就感。

  申恒涛1977年出生在山东农村,高中毕业时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额奖学金,当时选择计算机专业只是觉得好玩儿,认为这个新专业适合自己活跃的性格。大二时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他没想到,自己将走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

  在国外当教授的日子不错但有天花板,申恒涛时常有“一眼望到头的乏味感”。

  2014年,他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国内多家高校抛来邀约,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国外安逸的生活回国。

  申恒涛没有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没有选择故乡山东,而是来到成都。

  正如后来把公司起名“考拉悠然”,“悠然”一直是他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当时成都这座城市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给他的感觉是“对人才很重视,比较包容,活力四射,发展速度快,人的心态向上,可以做一些事情”。

  如今,他带领团队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得了近10项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学院的毕业生越来越“抢手”,新设的人工智能专业明年也有望招生。

  回国5年后,申恒涛感觉在创业领域“也可以做成很多大事情”。因为“现在国内资金充裕,政府支持创新创业,产业化优势明显”。

  国外支持科研人员创业的模式值得借鉴

  人工智能是高门槛创业,但是目前不少AI噱头充斥市场。申恒涛认为,辨别是否真AI,就看公司有几个技术大牛,“AI人才需要长时间锻炼积累,研究才能深入”。在他看来,对于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来说,核心团队和技术人才是最宝贵的。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安防行业总产值达到6200亿元,行业增速为14.8%,预计至2022年,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万亿元。

  如何占领市场是申恒涛目前最花精力的事情,“考拉悠然”目前正式员工有80人,他接下来的计划是继续保持研发人员占一半以上的比例,同时扩大市场团队,“公司技术在三大方向上深入铺开,更多应用到实际中,同时加速占有市场”。

  2007年,申恒涛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执教时,创造了世界上首个“近重复视频监测系统UQLips”,并快速获得国际一线资本青睐。这次“创业”,对于科研成果市场化,技术团队占股三分之一;学校占三分之一;市场团队占三分之一,负责融资、营销等事宜,科研人员只需要负责将技术落地。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来,原本谈好的融资泡汤了。

  虽然当时创业不了了之,但是申恒涛觉得国外这种支持科研人员创业的模式值得借鉴。因为“产品出来以后,企业发展进入中期阶段,扩大市场非常重要”。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