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无问西东》问精英

发布时间:2018-01-16 06:0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钟的

  在崇尚成功的年代,真正的精英常常是寂寞的。

  用二次元的流行说法,表面上看,《无问西东》是一部看起来很“燃”的电影: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的飞行员驾机撞向敌舰,又红又专的核弹青年窝藏被打成“敌特分子”的发小,金领职员从职场斗争抽身又肩负起扶助四胞胎婴儿一家的责任……

  有人从中读懂家国情怀,有人从中看到儿女情长,还有人感慨“还是要上一所好大学啊”,这都是“燃”的原因。但是,电影中纷繁交错的时间轴,竭力告诉人们:不同的时代有千万种青春,每一种青春都拥有与时代洪流对抗的勇气。

  作为一部青春片,与时下更流行的青春偶像剧相比,《无问西东》少了几分叛逆感,更没有毛头小子穷追公主病少女的情节。从某种意义上说,该片“正”得出奇。在关键时刻,每个主要人物的抉择都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在价值观上几乎无可挑剔。就连本有黑化趋势的支边医生李想也能痛改前非,“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在暴风雪来临时献出生命,找到自己的高贵。

  那么,这样的电影如何满足品位刁钻的观众?话没有说破,但故事的脉络足够你脑补——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将门子弟沈光耀终究未能取得将星,只能在抗日航空烈士陵园留下一方墓碑;核弹青年陈鹏堪称时代楷模,但他与王敏佳的爱情又难言善终;走在升职加薪路上的张果果也许不再被人事纷争所困,但谁能保证他继续在职场如鱼得水?

  向一所学校的百年历史致敬,固然是电影拍摄的初衷,但是,创作者的目标不止于歌颂过往,这显然又是超越“校庆电影”的更高一重境界。

  如果没有伴随片尾字幕的菜单,很多人可能注意不到正片中闪现的大师们——那都是中国学术史上绕不开的人物啊!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梅贻琦、钱穆……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台前的是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留下模糊身影的“小人物”。他们像流星一样,在历史的浩瀚星空中划过,很少有人记住他们也曾发光发热。

  什么是精英?不是那种坐享其成依赖祖上荫庇的×二代,不是那种趋炎附势攀附权贵的凤凰男,不是那种与乡愿同流合污的精致利己者。《无问西东》的看点,在于它重新定义了精英:精英的判断标准,不在于其是否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时势的掌局者,而在于当某一天时代朝着错误的方向狂飙突进时,你敢不敢与整个时代为敌,坚守正直、善良、正义这些人性最美好的品格。

  怎样的大学是一所好大学?为什么要上一所好大学?有人为这样的问题困惑,有人则觉得这样的问题纯属多余。《无问西东》引出了真正的问题:上了一所好大学以后,它改变了你的什么,你又能为了它改变什么?

  如果说,一所好大学的价值,仅在于帮助你扫清征服世界的障碍,获得走上人生巅峰的通关密码,那么有很多种途径都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十年寒窗,可能是最费力的那一种。

  芸芸众生,总有一个先后排序,利用文凭和学识给自己在社会金字塔上的地位加分,无非是你压制对手、合理地插队而已。真正的精英,则有一种夯实金字塔基础的抱负,有一种纠正时代错误的使命感。他们离成功的标尺越远,就越能心无旁骛地实现宏图大志。当然,不是精英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无缘,而是成功实在不过是精英坚守自身信念的副产品而已。

  在劝导迷失方向的吴岭澜时,梅校长有这么一句台词:“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创作者可能想告诉“置身于忙碌”中的当代青年,随大溜的青春纵使获得无上荣光,但遗忘初心的成功终究是枉然。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清华学子,还是出身更普通学校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考上一所好大学,能够帮助你贴上精英的标签,但不足以传授给你精英的思维,更不足以指导你精英的行动。但是,如果一所大学和它的校友能够持续不断地以精英的思维和行动,构建一种共同体,那可能就会形成一种有所增益的场。

  将精致与精英混淆,是社会流行价值与教育观的时弊;用一种遗世独立而经世济民的气概,呼唤一种纯粹的大学精神,则是《无问西东》所宣扬的最真实的精英观。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