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资讯
APP下载

北京朝阳用好工业遗存富矿 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发布时间:2018-01-12 13:3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伟 马北北

  中青在线北京1月12日电(王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北北)高楼环抱的红墙老厂房散发出浓厚的艺术气息,花园式低密度工作区中孕育着创意和灵感,昔日水泥筒仓在激光技术的投影下成为文化地标……今天,记者从北京朝阳区“两会”了解到,北京朝阳文创实验区自成立以来,以老旧工业厂房改造转型升级利用为抓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深入推进“腾笼换鸟”,积极引导一批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文创产业特色园区,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老旧厂房是文化建设的‘金山银山’,保护利用好这些工业时代的历史遗存,既传承了独特的城市发展文脉,也提升了区域整体的文化软实力,很多文创园都成为老旧工业厂房“腾笼换鸟”、华丽转身的典范,老厂房改造的特色文创园区不仅成为了首都的城市地标、朝阳的文化名片,更成为了首都市民休闲活动的‘后花园’”。北京朝阳文创实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北京朝阳区曾是北京市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旧工业厂房资源丰富。

  近年来,北京朝阳区紧紧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深度挖掘工业遗存富矿,推动工业遗存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融合发展。通过规划引导、政策促进、典型示范、服务提升、规范管理等举措,统筹抓好工业遗存的改造、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针对不同区域工业厂房的结构、空间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携手企业培育出以高端工艺品展示交易为主的懋隆产业园,以文化传媒业为主的莱锦产业园,以电影产业为主的铜牛、东郎产业园,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惠通时代广场,以文化企业总部集聚为主的东亿传媒产业园,以46座亚洲最大水泥筒仓群为鲜明特色的塞隆文创园等,形成了错位、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朝阳区已有41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完成改造建筑规模211.1万平方米。

  近年来,北京朝阳文创实验区注重持续加大对工业厂房改造、园区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文创园区利用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建设艺术馆、美术馆、城市书屋,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郎园文创园定期举办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自习室、创意市集、艺术体验课等活动,创办24小时“良阅·城市书房”,铜牛电影产业园发起了“主旋律电影联盟”,这些公益活动既集聚了文化资源、提升了创意文化氛围,也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

  老工业基地转型文创园区,营造了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氛围和生态,也推动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北京朝阳文创实验区坚持“高精尖”的发展思路,积极有序引导园区运营主体提升园区发展层级,落实《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6年版)》,优化存量,实施产业准入,坚持高端定位、高端发展,进一步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在聚焦高端产业上,重点发展文化传媒、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贸易、休闲娱乐等五大高端产业,大力引进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移动新媒体、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在聚焦高端环节上,重点培育内容原创、技术研发、投资交易、消费体验等产业环节,占据价值高端。在聚焦高端功能上,着力完善人才培养、信息传播、文化贸易、国际交流等功能,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目前,文创实验区已经形成了以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主要特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实验区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文化”新兴领域文化企业收入占比达到52.1%,其中科技含量高、创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移动新媒体、数字娱乐、数字出版等领域企业实现收入年均增速在40%以上。

  截至2017年12月底,实验区登记注册的文化企业数达到37601家,2017年新增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220家,1亿元以上72家,注册资本金合计213.1亿元。2017年1-10月,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收入1121.3亿元,全年预计超过1600亿元。在文创实验区的带动下,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12月底,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超过8.6万家(86611家),2017年新增1.4万家(14364家),其中新增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499家,1亿元以上138家,注册资本金合计431.1亿元,2017年1-10月,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收入2416.9亿元,预计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3300亿元。

  

文化副刊部编辑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