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守候微光
APP下载

不发出这篇报道,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发布时间:2018-02-09 09:42 来源: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王婷舒

  1971年6月18日《华盛顿邮报》以“五角大楼文件披露美国在1954年企图推迟越南选举”的通栏为标题,刊登了相关文件的报道。

  “我们不发这篇报道,没有什么损失的。”

  “不,如果不发,我们就失去了一切。大家迟早会知道我们有了报告却不发,想想这会对《华盛顿邮报》的声誉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这段出自斯皮尔伯格的新片《华盛顿邮报》(The Post)的对话,被看过的观众广为转发。以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泄露事件作为背景,电影讲述了新闻媒体为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冒着来自权威的威胁和可能面临的牢狱之灾,揭穿美国政府试图掩盖的关于越战的谎言。

  《华盛顿邮报》电影剧照。两位主角、《邮报》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执行主编本·布莱德利分别由演员汤姆·汉克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20世纪70年代,《华盛顿邮报》编辑办公室内,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左一)、执行主编本杰明·布莱德利(右一)与记者们讨论报道。中间两名男士是追踪“水门事件”的记者卡尔·波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

  Mark Godfrey/摄

  《华盛顿邮报》近日结合影片的两位主角——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执行主编本杰明·布莱德利的回忆录,回顾了事件原貌。作者还补充了一些没被电影收录的细节。

  影片中,编辑部几名记者在本杰明·布莱德利家中翻阅两大箱、4000多页的五角大楼机密文件,马不停蹄地从中寻找可以报道的线索时,布莱德利的书房成为一个没有硝烟般的战场。

  布莱德利在回忆录中证实了这一忙碌的场景:他的书房常常变成另一间“新闻编辑室”,他家的客厅相当于法务会议室,他的电话从来没消停过。就像个“疯人院”,他曾在回忆录中描述。

  《华盛顿邮报》电影截图

  1974年8月8日,本杰明·布莱德利在组版室审阅次日版面,头版刊登“尼克松辞职”消息。

  Mark Godfrey/摄

  国内版编辑Bagdikian从波士顿的线人手中拿到4500多页五角大楼机密文件,秘密运送回华盛顿的情节也令人捏一把汗。他买了两张头等舱机票,另一个座位放置装有文件的箱子。起飞前他为箱子系上安全带,一名空姐注意到他如此上心,说:“这一定是个很珍贵的物品。”“不过是些政府的秘密”,Bagdikian回答。

  而在现实里,他遇上了《邮报》驻香港的记者 Stanley Karnow。Karnow本想坐他身边,看到Bagdikian不愿挪动箱子,仿佛知道了什么,“老天,你拿到它了!” Bagdikian故作镇定装傻:“拿到什么了?”

  最后,文件顺利到达,记者们在十几个小时内整理、筛选、成文。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冲破董事会阻拦,冒着《邮报》被关停、自己入狱的风险,做出刊登文章的决定。

  《华盛顿邮报》电影片段

  1971年6月18日《华盛顿邮报》以“五角大楼文件披露美国在1954年企图推迟越南选举”的通栏为标题,刊登了相关文件的报道。

  美国其它几家报纸也陆续跟进,在头版头条发布五角大楼文件。其中,《波士顿环球报》拿到了1700多页机密文件,并发表了文件的节选。

  近日,《波士顿环球报》还在电影大热之时,以标题“《波士顿环球报》如何成为全国第三家披露五角大楼文件的媒体”发表文章,回顾当时的历史。

  1971年6月24日《波士顿环球报》刊登头版文章“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揭露约翰·肯尼迪在越战中的角色”。

  1971年6月24日《旧金山纪事报》刊登头版文章“美国1963年拒绝从越南撤兵始末”。

  1971年6月25日《圣路易斯邮报》以头版标题为“麦克纳马拉:和谈失败——五角大楼文件显示,对1966年迅速取得胜利不抱希望”。

  1971年6月30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3的投票裁定政府禁止报社刊登文件的禁令无效。《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可以继续刊登五角大楼文件。

  1971年7月1日,《华盛顿邮报》刊登“法庭以6:3捍卫报业”

  1971年6月21日,凯瑟琳·格雷厄姆和本杰明·布莱德利走出华盛顿地区法庭。

  美联社

  1971年6月30日,凯瑟琳·格雷厄姆和本杰明·布莱德利为最高法院的决定而欢呼。

  《华盛顿邮报》记者Charles Del Vecchio摄

  电影最终以一名保安在水门大厦发现一起盗窃案而结束,暗指了1972年轰动全球的“水门窃听事件”。那一次,《华盛顿邮报》两名记者的历时两年的追踪报道再次成为焦点,直接导致尼克松引咎辞职。

  1974年8月9日《华盛顿邮报》刊登尼克松辞职的消息。

  1974年8月9日,一名行人翻看《华盛顿邮报》当日出版的关于尼克松辞职的专刊。前一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辞职。

  Alex Webb/摄

  20世纪70年代,《华盛顿邮报》两次重大的报道,使其从地方性报纸一跃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报。

  凯瑟琳·格雷厄姆在回忆录里说,那天,当他们听到法院6:3的决议时,她抽出根笔写了一张纸条递给布莱德利:

  我们总在圣诞节时候交换贺卡。但前两周的报纸比圣诞收到的贺卡还棒。你和你的团队付出了十二分努力,让这一切激动人心。和你共事,非常愉快。

  布莱德利随后也回复了她:

  和你共事不仅愉悦,它是一种事业,是荣幸,是挑战并能得到回报。我不确定之后遇到同样的情况是否还能处理,但我清楚知道,再面对挑战时,整个报纸会齐心以勇气、决心和精神来面对。

  历史回顾

  1971年,《纽约时报》得到“五角大楼文件”,收录了美国从艾森豪威尔时期直到尼克松政府参与越战几十年来的记录。1971年6月13日,《时报》率先以六个版刊登文件部分内容。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法律手段,禁止《时报》刊登越战文件,并让其等待听证。

  而《华盛顿邮报》随后得到4500页秘密文件,在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执行主编本·布莱德利坚持下,继续揭露文件真相。联邦最高法院基于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出版自由,最终裁决《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可以在不经政府审查的情况下,合法出版这份当时被视为机密的文件。这起事件使美国新闻业的报道自由得到保障,也带来民众对尼克松的不信任。

  作者|王婷舒

  编辑|郑萍萍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傅晓羚】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