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浙江首创毛发检测吸毒新技术、举报吸贩毒最高可获奖100万

发布时间:2018-01-24 11:33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王春

   法制网记者 王春 通讯员 金睿涛 陈谊

   1月17日上午,浙江省公安厅召开2017年全省禁毒工作暨《浙江省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奖励办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浙江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800余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7600余人,缴获毒品320多公斤,全年共侦破42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

   会上,毛发检测吸毒新技术与新颁布的《浙江省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奖励办法》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毛发检测吸毒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将吸毒追溯期从原来的3到7天提高到现在的3至6个月,解决了传统尿检措施追溯期短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省禁毒委副主任、省公安厅副厅长、政治部主任刘静在介绍毛发检测吸毒新技术时这样说到。

   在禁毒工作中应用毛发检测吸毒新技术,是近年来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联合有关科研单位研发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是全省禁毒领域的一项重要科技创新,目前在全国同领域居于领先水平。

   据悉,毛发检测吸毒新技术已率先应用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2015年11月,省禁毒办对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对象抽样30%进行毛发毒品检测初筛(样本量3700份),从中发现日常尿检呈阴性的对象中,有27%存在吸毒嫌疑,从而提高了吸毒人员管理的准确性与针对性,对复吸人员形成强大威慑。

   通过毛发检测毒品的初筛应用,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尿液+唾液+血液+毛发”四位一体的检测体系,同时也在评价戒毒效果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2017年7月至10月,省禁毒办共对全省2万余名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对象实施毛发检测毒品初筛,疑似阳性率为12.08%,与2015年的初筛结果相比下降了14.9个百分点,毛发检测吸毒新技术效用显著。

   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长吴益中表示,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大基层禁毒部门的普遍欢迎,不少地方将其作为提高戒毒效果、提升禁毒工作水平的有力抓手。

   余姚市自2016年以来运用毛发毒品检测初筛技术,对该市社会面吸毒人员每三个月普检一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复吸比例从起初的30%下降至2%。一些心存侥幸的社会面吸毒人员为逃避毛发检测,甚至采用“剃光头”的方法,但这并不影响对他们的毛发检测和吸毒认定。

   2017年,浙江省安邦系统开展从业人员涉毒筛查共1.1万人次,清理了隐性吸毒对象,消除了安全隐患。舟山市公安局将毛发检测初筛技术应用列为2017年度公安机关“一把手”工程,对全市所有社会面吸毒人员进行全员毛发检测。湖州市公安局将通过三年时间对全市所有社会面吸毒人员开展毛发采集检测工作。乐清市将其运用于辖区吸毒人员日常管控中,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浙江沿海地区还将毛发检测初筛技术应用于渔业运输、轮机作业等领域。目前,此项工作也在省内科研业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为先进技术转化实战应用,助力“平安浙江”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此外,会上还公布了《浙江省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奖励办法》(以下称《办法》),《办法》将于1月28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对“黄赌毒”举报奖励办法中关于毒品举报奖励条款做出了重大调整,也是该省首次针对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单独设立举报奖励办法。

   与原来的规定相比,《办法》在举报内容、举报人、举报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更为清晰规范的界定。

   除此之外,《办法》还有不少变化值得关注:一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奖励额度普遍有所提高。举报吸毒人员,视查获人数,最高奖励额度由原来的1000元提高到2万元;举报场所内聚众吸毒,最高奖励额度由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2万元;举报种植毒品原植物,最高奖励额度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2万元;举报毒品犯罪线索并缴获毒品的,最高奖励额度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举报制毒工厂的,最高奖励额度由原来的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二是单项奖励最高额度居全国前列。《办法》明确,举报人或其所提供的举报信息在特别重大毒品案件侦办中,发挥重要作用或作出特殊贡献的,经省公安厅会商省财政厅后报省政府批准,可最高奖励100万元。这是迄今为主,全国省级层面公布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单项奖励额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此前最高奖励额度是30万元。

   三是举报范围大幅扩大。从2005年的6种情形,扩充到现在的14种情形,新增了举报吸食、注射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行为(也就是“毒驾”行为),举报引诱、教唆、欺骗、强迫、容留他人吸毒行为,举报开设制毒物品工厂行为,举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脱失人员以及涉刑强制隔离戒毒脱失人员行为,等等,并增设兜底性款项内容,总体上囊括了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类型。

   四是举报更加便捷安全。举报人可以实名或匿名通过电话、短信、来访、书面材料、电子邮件等途径,向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并受法律保护,举报信息也会严格妥善保管,未经举报人同意不会对外公布。当然,举报人应对举报行为负责,能提供可供进一步核查的有明确的举报对象和具体的举报事实,对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追缴奖金,如果为获取利益而不如实举报的不予奖励,触犯法律的还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煜】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