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资讯
APP下载

青年诗人李浩:“还乡”的写作中有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发布时间:2017-06-14 18:2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蒋肖斌

  中青在线北京6月1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他写乡村,写乡村的物、感受、经验、情感、民俗、神话、传说、方言等“还乡经验”,书写了豫南乡村的历史与现实。今天下午,青年诗人李浩诗集《还乡》,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

  李浩和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王家新、王光明、谷禾、臧棣、李少君、张桃洲,以及美国诗人顾爱玲、亚美尼亚诗人罗伯特、阿根廷诗人白冀林等,通过《还乡》《哀歌》《十年前,在回龙寺》《故乡吟》《挖鳝鱼》《乡村坟场》等诗歌,分享了关于“还乡”的写作。

  李浩出生于1984年,曾获宇龙诗歌奖(2008)、北大未名诗歌奖(2007),著有诗集《风暴》、诗文集《你和我》等,部分作品被译介国外。

  谈及关于“还乡”的创作,李浩表示,这些诗歌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自己来自乡村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不完全来自记忆,而是真实的乡村生活在生命里播下种子,种子随着生命成长而发芽,从而成为唤起写作的能量来源之一。”

  《还乡》中的诗,创作地点不尽相同,掺杂着李浩的成长经历和感受。比如,同名诗歌《还乡》),是他集三重空间的人生经验而得:一是在豫南农村的童年生活,这是写作这首诗的内驱力;二是在异地求学的“流浪”阶段,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和乡村记忆成为不可调和的张力;最终,这首诗完成于城市生活中。李浩说:“三重空间在写作的隐秘中互相支撑、协调与运动。”

  美国作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顾爱玲说:“从李浩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农村和城市、宗教与政治,以及信仰和现实生活等,就像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一样,对他来说诗歌就是教堂,写诗就是祈祷。”

  在诗人的身份之外,李浩也是文学编辑,他说:“我们在现代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以为,保持原始森林中的那只猛虎的警醒,在读书、写作、工作中,聆听圣人、贤人的教导,朝向广阔而丰盈的生活,以免在仰望的时刻,滑进可怕的陷阱,扼杀掉那独一的‘自我’,从而割断了作为个人的存在之根。”

  著名诗人、北大中文系教授臧棣则说:“李浩的诗,很接近一种内在的修行。我猜想,它包含的严肃性几乎令语言本身也会感到吃惊的。深透的感受力,对诗歌的观察所做的道德反思,综合的修辞能力,对强烈的现实感的精心的打磨……所有这些,都让他的诗看起来既新鲜,又不乏深刻的表达。”

  本次活动由十月杂志社、北京大观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读品雅集文化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文化副刊部编辑)

【责任编辑:齐琪】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