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 八面来风
APP下载

数字防控才是真硬核,我们欠它一个热搜

发布时间:2020-02-24 14:3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林 风

  战疫形势依然严峻,一个持“双拐论”的专家曾说,虽有下降的拐点,但也潜伏着上升的拐点。拐来拐去,千万别拐回去。无论如何,战疫打到今天,不像开始那样各自为战慌乱出牌,渐渐有了章法。一个总体的感觉是,如果中国没有这几年的数字化积累,这仗真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

  就拿作为杭州经验的“健康码”来说,终于开始全国推广了。新华社报道,借鉴浙江等地方推行健康码模式助力分类有序复工复产的经验,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指导下,支付宝正基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让杭州经验普惠全国。“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并与钉钉企业复工申请平台打通。领取绿码的人员凭码通行,领取红码和黄码的人员需按规定隔离并健康打卡,满足条件后将转为绿码。大量返岗复工人员在支付宝内申领健康码,上线首日访问量即达到1000万。

  这种健康码,体现了数字防控的力量,既让公众和企业避免了种种形式主义表格的烦扰,也避免了自报瞒报信息的不准确。同时,还能避免人治把关带来的“后门”弊端。前几天荆州某网友在微博炫耀自己通过家人关系闯过了城市关卡,激起公众愤怒。让数据去识别和把关,数据面前人人平等,绿就绿,红就红,凭码说话,管你是什么人。还有,也避免了那种粗放的一刀切,断路,封路,封小区,给复工和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健康码通过数据对不同的人进行细化的区分,路打开,数据去把关,该复工的复工,该上路的上路,避免粗放的管理让社会继续付出那种没必要的巨大成本。

  数字化就是生产力,这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地方之间的真正差别,在数字能力,真正硬核的抗疫经验,不是“出来聚会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之类土味标语,不是到处断路封路的用力过猛,更不是全民动员,而是这种数字化智能化能力。一个地方,越早地越多地采取这种数字化方式,越能掌握战疫的主动性,将本地社会运转切换到数字频道,恢复得越快,将疫情对实体社会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前几天与一个朋友谈到这个话题,我作了一个假设,假如不是实体生活受到冲击,而是数字世界崩塌了,不能上网,不能用社交媒体,无法通过支付宝结账,无法网购,人们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比现在更慌,生活会是一团糟。这么想一下,幸亏我们有互联网,才不至于狼狈不堪。要感谢这几年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成就积累,有了几个超大型的数字化企业和平台,让我们能够有底气在实体生活秩序被破坏时迅速转换到另一种生活秩序,在保持生活常态运行中去抗击病毒。

  学生不能到校上课了,那就线上开课。员工不能到公司上班了,那就网上办公,互联网提供了无障碍的办公设施。超市关门了,那就网上购物。不能现场开会了,那就网上开会。不能去医院看病,就上线“在线问诊”功能。其实互联网这些功能早就有了,过去我们并没有觉得这些功能多么重要,疫情威胁下,才知道这些“看起来超前”的功能在当下多么重要。一个基层干部的总结赢得了很多认同,他说:“基层防疫用新法,新冠疫情打不垮,直播、钉钉、健康码,能用三个别用俩”。讲的就是一把手上淘宝直播卖农货、钉钉居家办公和在线上课、健康码复工码让城市管理科学有序,这些非常时期的非常方法,成为地方“抗疫三宝”。河南新郑市教育局副局长在部署钉钉时,总结了一套“四ding”理论,概括了他对钉钉提升组织、全社会数字化管理能力的观察和感受。

  这段时间不少地方都在自夸硬核,什么“欠某地一个热搜”,什么“某地藏不住了”,什么“某地动手了、动真格了”,什么“来抄我们的答案”“让别人怎么活啊”,各种花式而傲骄的夸赞。我想,数字化时代,真正应该夸的硬核,是数字化上的硬,数字应用上走在其他地方前面。杭州一直被夸硬核,正在于其强大的数字化能力,还有江西、河南、海南等地的数字化防疫能力,让人刮目相看。比如江西开通的赣服通在疫情期间派上用场,从发口罩到公共服务不打烊,引来很多好评。虽然不在一线,却保持在线,这是数字化最硬核的地方,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在线功能,而是在保持日常秩序不被打乱所传递的一种信心。学生能上课学习,孩子教育不受影响,很多人的基本工作能通过网络完成,网购让生活必需品保持供应,社会保持着信息沟通,人们就不会慌。

  从这个角度看,像阿里、头条、腾讯这些数字平台这一次对抗疫最大的贡献,可能不在于那些捐款和物资,而在于提供的数字化服务,让社会能够在数字层面保持常态运行。路虽然不通,县与县、省与省有了隔断,但数据高速公路一直保持着畅通。这段艰难的时期,很多人把肺炎疫情与17年前的SARS疫情相比,这一次最大的不同就是数字化。17年前,阿里等一批企业凭借互联网渡过难关、借势跃迁,17年后,这些平台以强大的数字化积累反哺地方数字设施建设,帮地方扛住疫情考验,体现了中国社会应对风险时的巨大弹性。

  疫情对中国各大城市的数字化能力是一场大考,前段时间新华每日电讯一篇评论曾评论了某些地方花架子数字化。评论说:有些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投资动辄以亿元计,却连“在线预订口罩”“线上收治登记”等基础功能都无法实现;一些宣称“智慧城市发展领先”的地区,网上政务系统崩溃停摆,无法为民所用;有些街道社区的通知传达、防控知识普及,依然靠嘴、靠腿、靠手动。既然斥巨资、花大气力搞“智慧城市”建设,那么该“硬核”的时候,就不能“掉链子”“拖后腿”,让群众干着急。此次战疫,更让人们意识到数字化对地方应急和抗风险的战略性意义。

  数字化立了如此大的功劳,舆论真欠它一个热搜!

【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