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让贫困山村搭上电商致富“快车”

发布时间:2018-11-30 06:0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裴江文

  “笃山笃山,全是石头连成山,道路好比上青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笃山镇坡老村第一书记黄宗策,用顺口溜描述笃山的交通状况,道出笃山人脱贫的艰难。

  2016年5月,黄宗策作为团贵州省委驻安龙县笃山镇同步小康工作队员进驻坡老村,任该村第一书记。为坡老村土特产找到新的“打开方式”,让贫困山村搭上电商致富“快车”,成为黄宗策的工作目标。他白天进村入户收集农产品信息,晚上坐在电脑前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制定营销计划。

  昔日贫穷落后的坡老村日渐有了生机,本应在2018年5月结束挂职回机关上班的黄宗策却选择留了下来。“不能刚有点希望就撤啊。”黄宗策的想法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同意他继续驻村工作。

  活了大半辈子的坡老村村民杨秀高,从没想过坐在家里就能把生姜卖出去,价格还比自己卖更高。“一根小小的网线,竟然有这么大的能耐。”尝到甜头后,杨秀高将自家的生姜种植规模从5亩扩大到20亩。

  “有销路我们就敢多种点。”这个皮肤被晒成古铜色的老农民相信,自己离脱贫的日子不远了。不少贫困户和杨秀高一样,脱贫的愿望越发强烈。

  “贫困户想脱贫是好事,但对我们来说更是压力和责任。”黄宗策坦言,突然巨增的小黄姜产量对网销来说难度不小。如何将小黄姜打造成为电商“网红”,让真正的好货走出深山,让老百姓获得收益,成为黄宗策每天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黄宗策找到安龙县邮政公司,利用该公司的“黔邮乡情”电商平台对外销售安龙小黄姜。与此同时,黄宗策还说服贵州本土电商平台黔特优品、黔生贵宝、贵州好物等为安龙小黄姜销售提供渠道支持。

  除此之外,黄宗策通过团贵州省委各个驻外团工委、春晖使者等资源优势,积极联系淘宝、拼多多等大型电商企业,助力贵州脱贫攻坚。

  “这些事情从10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上线时间选择在双11之后。”黄宗策清楚,“和双11抢流量,那就是以卵击石。”

  “我们以每斤1.5元的价格收购村民手中的小黄姜,让农民赚到钱。今年小黄姜产量大,如果村民自己卖,只能卖到0.6元一斤,要亏本。”

  安龙小黄姜活动一上线就引起关注。人生不“姜”就、半壁“姜”山、“姜”爱进行到底,黄宗策为每一盒小黄姜制作了专属身份标签,买家可以通过扫码溯源。

  “9.9元3斤,省内包邮、全国发货。”扫描二维码进入“姜”爱进行到底H5页面,点击黔邮乡情、黔特优品、黔生贵宝、贵州好物等渠道进行购买。

  黄宗策采取电商平台接力的形式,进行小黄姜的销售,最大程度上保证小黄姜的品质。“除去包装、中间环节的成本后,各电商平台都是零利润在卖。”黄宗策说。

  “卖给别人的东西一定要保质保量,马虎不得,绝不缺斤少两!”坡老村村民梅祖元笑着说。过去,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梅祖远不得不外出务工。现在,在自家荒废的土地上种上了小黄姜和铁皮石斛,收入也高了。腰包鼓起来的梅祖元走到哪里都是笑嘻嘻的。

  看到村民日渐增多的笑脸,黄宗策萌生了一个想法:将村民的笑脸印在纸上,做成了一封封感谢信,让一个个朴实的笑容随着一盒盒小黄姜走出大山。

  为了让更多的“杨秀高”们获益,黄宗策直接将办公地点搬进了农户家里,现场为贫困户们演示收货、打包、微信交流、收款等网销技能。

  “要让贫困户的农产品走可持续销售的路子,避免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发生。”按照计划,黄宗策接下来要在村里寻找合适的贫困户,培养成新微商,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群众,实现自身造血,主动脱贫。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