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风评

发布时间:2018-11-26 06:0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樊未晨

  黄庄啥时不再疯

  最近,北京海淀黄庄火了。

  在一篇被转载得铺天盖地的网文中,这里有拥堵的交通,有背书包戴眼镜的孩子,还有眼中心中写满焦虑的“老母亲”,这里是一个培训机构聚集的地方。

  作者说,黄庄是“学霸中心”的冰山一角,黄庄疯狂了。

  其实,仅黄庄疯了吗?每个周末黄庄上演的那一幕全国很多大城市也在同时上演着。黄庄仅是校外培训的一个缩影。

  几乎每个有学生的中国家庭都深陷于课外培训这个困局当中,即使自己的孩子没有被课外培训占去大量的时间,但是那些由“疯狂中心”涌出的各种焦虑,又有几个能真正躲过?

  就在“黄庄疯了”的文章在网上“疯跑”的时候,教育部发布消息说,由教育部开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即将上线,各地审批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望通过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平台实现联网查询。

  教育部今年的重头工作之一就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各地纷纷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地毯式排查,黑名单、白名单也逐一挂出,应该说,治理力度是近年来最强大的。

  但是,家长们带娃参加校外培训的势头似乎并没有减弱。

  有人说,校外培训是一场少数人的商业化游戏演变成的社会化大面积的疯狂。校外培训确实有商业模式运作,但是,如果仅仅把由校外培训引起的这场“疯狂”与商业利益挂钩,那么笔者认为这样的治理不会收到真正的成效。

  现在的家长在校外培训市场上历经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有了足够的辨别能力,他们在自己的需求与商家的利益之间进行了最精细的平衡。现在的治理就是在打破这个平衡,因此,只从一端发力是很难打破这个平衡的。在治理培训机构的同时,必须同时在漫无边际的焦虑情绪中摸清家长们真正的内心需求,并且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这一点甚至比关停几个不合格的培训机构更加重要,因为这是这场“疯狂”的重要内因。

  黄庄啥时候不再疯了?那是解决了疯狂的真正内因的时候。

  柚子啥时不再“红”

  最近,有一所大学的1000个柚子也“红”了。

  江西某大学举行了“柚是一年考研季”的活动,在考研冲刺的最后阶段,学生会为考研学子送上1000只红柚,柚子上面绘制了调皮的表情包,还写上了为考试加油的祝福语,为考研学子们加油打气,减轻备考的压力。

  为什么是柚子,大概是因为“柚子”的“柚”与“加油”的“油”谐音吧。

  这个做法被媒体报道,一时间柚子因为考试“红”了。

  其实,这些年被考试带“红”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旗袍和马褂,穿旗袍送考意味着旗开得胜,穿马褂进考场意味着马到成功;还有,考试前必吃一根油条加两个鸡蛋意味着考100分,必定不能吃的是挂面,不吃就不会“挂科”等。

  很多人会觉得,大家的这些做法无非是一种自我调侃、自我放松,完全没必要较真儿。确实,这种做法显示出了中国人特有的那种自我解嘲式的幽默,不过,笔者要说的是,这种故作轻松的背后是人们对考试的一种过度关注,过度到把学习的最初目的都忘了,似乎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而且是文化知识的考试,考试结果好那就一好百好,考试结果差了那就一败涂地。

  不信?

  笔者还注意到一条新闻:对全国1339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大学生平均每周运动低于1次。按理说体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一个健康健全的人,但是在国人的思维中似乎除智以外的教育都是不那么重要的。

  为了迎合国人对考试的崇拜,现在国家大中小学也设立了专门的体育测试,但是,当体侧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们不会相互送柚子,而是讨论是否应该取消这种测试。

  也许,等到柚子、旗袍、马褂等不再阶段性红火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回归初心,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才能慢慢减少吧。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