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能大会展会上,观众正在近距离了解智能无人机技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摄
达尔文进化论的“物竞天择”,依旧在影响着人类的演进。只不过,今天的“天”不单单是自然,还有人类自己创造的技术和文明。
没有谁会否认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力量。走进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现场,仿佛进入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童话故事:展区里,机器人能上天入地,超算大脑正在每秒计算千万亿次,各种智能设备把人类包裹着将大数据接入云端……会场内,一场以“智能时代:新进展、新趋势、新举措”为主题的头脑风暴,已经发出智能时代的“爱丽丝之问”,将人们的思考指向未来。
未来已来,大智能时代下,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会走向何方,成为来自全世界的顶级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共同的思考。
站在舞台中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讲起了爱丽丝向一只小猫请教路在何方的故事。在他看来,在今天,选择方向和路径成为一种能力和智慧,“合作和交流,是面对智能时代挑战和困惑的一种选择,智能发展之道,在于论方向是非,不计利在眼前”。
技术与时代——
智能时代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新起点
从蒸汽机时代到电力时代,再到信息时代,历次科技革命都催生新的产业格局,造就出一个时代的新兴产业。今天已经进入以智能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智能技术无疑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产业发展的新蓝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中国科技的飞速进步举世瞩目,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转向多领域并跑、领跑。在中国进入历史新方位的今天,智能时代也成为摆在全世界面前的一个新起点,让各国、各地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
要抓住机遇,首先要认清这个时代。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说,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高科技,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催生着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产业和新的模式,引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各色共享单车成为城市路边的彩虹风景线;机场、高铁“刷脸”进站、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连早晨在路边买一个煎饼果子也可以扫码支付,煎饼师傅说他的获得感是‘讲卫生、不找钱、没假币’。”万钢感慨,人工智能技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已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有着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中国丰富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世界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而又潜力无限的市场空间。万钢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图象识别、语音翻译、行为分析等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智能机器人、无人商店、机器翻译、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等新产品备受瞩目,在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社会治理、卫生健康、农业科技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也颇具特色。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运兴起,网络设施的演进、大数据的形成、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创造新市场、新机会,全面重塑传统行业发展模式和格局。
“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发展潜力极其巨大。”他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2000多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达22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已经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部分产品和应用走在了国际前列。
从各个角度看,新一代人工智能仍是一个新鲜的领域,还有很多基础性的科技难题需要突破。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谈到,必须认清,我国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集成,技术材料、元器件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
智能时代的开放性也形成了一个多级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称雄。徐南平说,在未来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与世界必然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发展环境,“能否在技术前沿和关键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找到自己的发展优势,关系到我们能否成为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一极。”
技术与人——
让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让所有人从今天繁重的劳动里全部解脱出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谈起自己最大的梦想,引起台下一片掌声。
智能时代的智慧往往诞生于企业和市场。京东从出生的第一天就用上了新技术,并伴随着技术一同长大。如今,许多从前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已经在这里成为现实。在全球首个b2c无人仓里,机器可以抓取并识别口香糖、钢笔等300多种商品;在无人配送站里,上面飞着无人机,下面跑着配送机器人;无人机可以把包裹精准投递到人力难以抵达的偏远地区。
送货机器人也变得越来越聪明。刘强东描述出一个京东无人配送的未来图景,送货机器人可以自己告诉电梯要去哪层,可以跟门铃进行通话,也可以直接按门铃,“如果再解决了让机器人爬楼梯、走斜坡的问题,机器人完全可以替代配送员。”
智能时代的“聪明”不仅仅表现在硬件上。刘强东说,京东是做供应链服务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莫过于对商品的消费预测、对消费趋势的把握。目前京东有57%的产品订单,从采购到库间调拨、销售预测全部由人工智能完成。第二代人工客服已经可以精确地对人的情绪进行感知,“到今年年底,如果您接到一个京东客服的电话,听起来服务很好,那可不一定是真正的人。”
人工智能抢了人的饭碗,总是会引起一些人的恐慌。刘强东认为,今天我们库房的捡货员工,每个人平均每天要行走32公里。这么艰苦的劳动,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来替代。
在智能时代,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完成,人类则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哲学问题、搞一些艺术创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花更多的时间跟家人在一起,“让家庭更加稳固,让人更有爱。”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不管机器如何厉害,终究不可能取代人类,他认为,过去200年人类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未来人类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更了解自身。
他认为对整个世界而言,目前还处于智能时代的“幼儿园时期”,未来5年~10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变革之大将超乎想象。随着机器工业化,人的工作时间会大大缩短,“到那时才真正是,机器做机器的事、人类做人类的事。”
也正因如此,马云认为今天的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未来的孩子再按照原来的方法教出来,可能真找不到工作了。”他谈到,如果我们还在跟机器比谁记得快、谁背得好,谁算得快,根本没有机会赢,“教育要培养创造力、创新力,要让孩子有担当力、有责任感、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观,而这些东西是机器不具备的。”
马云提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那么多孩子,有的人会读书,有的人体育好,就好比树木有不同树种,应该根据其特质发挥不同用途。”他认为,智能时代,国家必须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技术与经济——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他认为,未来20年,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也是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时期,必须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跨越发展。他以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举例,汽车正在经历从燃油汽车到数字化的电动汽车到网络化的网联汽车的发展变化,并且将朝着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的方向急速前进。这是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为产品和装备的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周济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各种产品和装备将要从数字移动发展升级为智能产品和装备,如智能终端、智能家电、智能玩具等,“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中航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提到眼下全球性的同质化产能过剩问题,“所有的制造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如何摆脱这种压力,成为所有制造业企业都在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问题。高红卫认为,云制造是一种解决办法,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高红卫谈到,中国的企业要想在智能制造做到全球领先,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比如像德国的西门子已经领先于全球。一个领域有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领先就够了,也不可能容得下那么多人去领先。”他又以协同制造为例,目前美国人的配套体系是全球性的,需要在网上进行全球的协同可以实现最大的价值,而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在国内配套,“那么协同制造对我们来讲并不是很关键。”
但是在云制造领域,目前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领先的,“而中国的工业的特点,刚好具备这种条件。”这几年,航天科工在云制造领域吃了“第一只螃蟹”,即搭建起工业互联网——航天云网。这个网络背后的商业逻辑很简单,即“3M”——省钱、赚钱、生钱,高红卫解释说,“省钱指节省时间、节省资源等;赚钱指大家都有生意可做;生钱就是产生价值。”
目前航天云网的注册企业超过了160万户,发布的协作需求12万多条,每天新注册企业大概在5000户~6000户左右,高红卫说,“现在发布的需求总额接近4000亿元,成交的笔数有75000多笔,其中50%以上成交的额度是小于和等于2.25万。”与此同时,这个平台上连接的设备已接近80万台,“绝大部分都是社会上的,每天在线设备大约20万台。”
高红卫说,通过云端的协作配套,能够促进中小微企业增加35%左右的资源利用率,“这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和其它技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未来已来!”怀进鹏感慨,企业家们的创造和实践已经为人们展现了未来的模样,“跟随,只需要知识,因为有路可循;领先,则需要创造,要有智慧更需要勇气,因为无路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