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这次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发人深省,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深深地镶嵌在国人的心中,成为各地发展的根本遵循。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成为民生获得感的重要体现。
户外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随手拍一拍,将青山绿水在朋友圈晒一晒,对于身边污染环境的行为,毫不犹豫地说“不”……不经意间这些已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这也更加折射出人们对生态的渴求,同时也更加印证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百姓好生活源自“生态造”,越来越多的地方不遗余力地推进生态建设,让群众过上了向往的“绿富美”式好生活。如福建宁德,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依靠林果产业不仅摆脱了贫困,守护好了绿水青山,还种出了金山银山。
每一个人好生活的标准或许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生态美”是大家的共同追求。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百姓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喝不上干净水,映入眼底的尽是光秃秃、乱糟糟、臭烘烘,有什么好生活可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就要积极回应,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纵观当前中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剖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为建设“美丽中国”谋定航向,指明路子。生态文明建设的“紧箍咒”还要再加码,生态建设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史册”清晰记载着: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写进党的报告中。党的十九大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2018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又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在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了时间表——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这些充分彰显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预示着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只会一直“在路上”。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民生获得感将不断提升。